在一个50层高的住宅的27层,我们租下一套面积约90平方的两室一厅的公寓,将其改造成一个公园。这栋住宅位于厦门杏林湾,一个新兴的高密度住宅区。一梯六户,共约300户家庭,若每户有3口 人居住,在入住率百分之七十的时候,这栋住宅中也有将近600人。
它代表了一种现代生活的样式, 一栋单一功能的建筑,生活空间纵向叠加,各自封闭。电梯是其中最主要的交通管道(对高层住户来说,它几乎是唯一的交通管道)。人们的公共生活围绕着一个仅供小区住户使用的中庭公园展开(其中老人和小孩的使用率居高)。
在这种现代住宅兴起前,老式住宅小区通常共享一个临近的公园。这种公园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可自由进出的公共生活场域。如今公园被切割成以封闭住宅为单位的私有化形式,人们的公共生活也因此被划分。这个位于楼房内部的公园进一步切割了公共生活,它仅仅提供给公寓中的住户使用。
我们的房东之所以允许我们进行这样的改造,是因为他购买下这个住宅作为投资或在未来居住,但他并不希望将其简单装修后出租,因为这样显然是不划算的,因此在我们租下它之前,很长时间里这个房子是空置的。在新兴住宅区这代表了一部分购房者的意愿。
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些空置的住宅改造成一个个小公园(或其他类型的公共空间)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这不是我们的初衷,这个退化公园是短期的、象征性的,它仅仅存在几个月时间,我们并不觉得它有任何普及的可能和必要性, 它只是展示了一种更极端的私有化公共生活,以及现代城市中私人空间同公共空间的关系。
在这个27楼的公园之外,我们与新媒体团队SeeekLab合作开放了一个线上公园。非公寓住户可通过电脑和手机端进入这个线上公园,它与27楼的退化公园实时相连,人们可以在电脑或手机后,通过弹幕的方式参与并展开另一种公共生活,它是基于互联网的、匿名的、非共同体的。你甚至不难想象一个非常后现代的画面,有人坐在公园里,拿出手机,参与着一种互联网的公共生活。线上的公园人数与线下的公园人数数据将得到统计,实时反应在线上和线下公园彼此的界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