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我们与751的故事
加拿大 MCM 建筑事务所北京分部一直位于北京国贸 CBD,高楼林立。为了寻找适合激发建筑师创作灵感的办公环境,事务所决定进行一次重新的探索。在2017年,我们有幸受邀参展751国际设计周并且展出建筑装置“折叠城市”,理念就是让人们感受现代都市压迫感的同时,也折叠了我们作为建筑师对未来绿色城市的构建愿景。在之前的建筑实践中,我们尝试过将心理建筑直接生成空间的核心结构逻辑。此次公司迁址的机会,使我们去探讨设计改造的另一种思路,即如何与时间对话。
思考-原始建筑的空间如何重现?
厂房是一栋50M X 30M 两层层高体量的L型老厂房,园区管理将厂房按照“联排”的形式沿长边划分成多个独立入户的办公单元,MCM 所得到的是其中街角部分的三个开间。
本栋C11号厂房单元目前主立面已有4家企业入驻,使用时间均在5年以上形象老旧。由于园区老建筑的管理要求——“ 建筑整体感不能出现较大差异,且门窗洞口需维持一个高度 , 内部二层建构为独立钢结构脱开的加建层,楼板为低荷载 ”,故而建筑师面临诸多难题:
1-呆板的立面门窗洞口比例,不能做洞口的调整。
2-内部独立结构荷载风险,二层空间改造后荷载不能发生变化。
3-原有外立面为24砖墙且已老化不具备热工性能,没法保证使用舒适度。
4-建筑为西北向两个立面,室内通风较差。
5-一层的原出入口与室内交通楼梯位于平面的对角位置,流线较长,使用干扰较大。
在保持室内空间的独立性与外表皮的整合度平衡的同时,我们通过新建体量的构成尝试解决如何空间重现,使之坦率、亲和、真诚,更直接的被感知。
设计-穿越时光的碎片
为了实现保留厂区记忆,我们就把保留空间记忆感知作为整体设计理念,即空间的形式将使用者关注点放到空间自己的记忆诉说上。
原始建筑有是一栋二层厂房,有着极为明亮宽敞的空间感,这让我们意识到这个厂房的高度和气质实际在诉说着她自己的独特历史-即外部的世界在不断变化,而我们的视角是穿越了时间与她对话。从建筑物的角度,我们要处理一个“室内”的空间,同时也要将记忆碎片拼凑保留下来。
通过对门窗洞口加法的处理,将中间开间的窗洞一分为二,在不改变门窗洞口外边界及位置的情况下,将1-1-1比例的呆板立面韵律调整为有变化的1-2-1,使得主立面主次得到了区分。选择与周边新建建筑同样的金属板材料并协调颜色,使得街角新建部分满足自身醒目的同时,又不显突兀。
老厂房原有门窗等结构洞口存在窗台墙等临时建筑不安全因素,改造过程中,结构体系的安全性钢结构加固成为本次项目的重点。
主入口为了配合内部的空间关系和边界的交通流线,由原来针对街角的位置调整到南侧开间,与室内楼梯形成交通上的直接联系,这样首层的大空间将不再面临被穿越的干扰,成为一个安静独立的形象空间用于共享、交流。门头采用折线设计及现代感的色彩与铝板材质,窗户改造为大面积落地窗,让光和风景有序进入。
门窗设计上,定制取消翻转框,使得双层中空断桥铝合金的门窗拥有了较窄的金属边框,更大的玻璃界面使得外部景观能够更好地透进室内。
一层空间通过高差分隔交通与会客空间,绿植的种植使空间虚实结合带来生机,竹墙结合高差划分开首层的接待与公共服务,将接待空间独立出一个安静的存在。原有室内屋顶为钢结构瓦楞板,设计改造为精致的工业风格。会客区延续了灰色主调及折线设计理念。
极具设计感的白色旋转楼梯到达二楼的办公区域,楼梯上方的吊顶采用多层折线设计结合照明营造天光的效果,使人的行走处于舒适的尺度中,控制光让人的情绪恢复宁静,楼梯上方办公室挑出的结构,丰富空间。整个空间多处保留原有厂房的红砖墙面,饰以白色涂料,保留场地原有的印记肌理。
通过高差的变化,将原有层高较大单调的首层空间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将功能厅完整的独立出来。同时高差为不具备直接排水系统的卫生间排水提供了高差上的技术条件,也为旋转楼梯解决了30cm的高差处理压力。
外立面旧建筑的热工性能较差,为了保留外部旧砖墙记忆不变,团队最后决定用整体内保温来解决建筑使用上的节能问题,原有工业化系统所留下的管道及暖气片作为历史的记忆被保留下来,只将他们进行简单粉刷融入新的室内环境。
整个设计将原有老建筑最特色的部分进行保留与记忆,室内的砖墙与屋顶工业化的成品大梁,都进行了保护性优化而没有做吊顶封闭,裸露的工业元素成为空间的特色和原有老厂房的记忆。
技术反思-如何做到更多
整个改造遵循 MCM 事务所绿色建筑专家低碳环保原则,很多家具为循环使用,整个项目更关注内部人员的使用舒适度及活动需求,总体的低成本控制和落地化实现目标使得项目成为保护性改造实践的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