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 | 地域的特色与挑战
位于杭城之郊的湘湖因“山秀而疏,水澄而深,景之胜若潇湘然”而得名。其景色比之西子湖更多一分郊野逸致。逍遥庄园选址于湘湖西北角的一处山谷之中,在主湖的咫尺之距享有一种天然静谧。
作为大型度假酒店,庄园涵盖完整的住宿、餐饮、宴会、休闲及儿童游乐等五星级服务功能,总客房318间。大量的服务设施超越了国内一般性高端度假酒店的要求,实现了接轨国际顶级的行业配置。然而,相对于上述体量需求,基地形态并不理想。山麓陡峭、地块形状狭长,实际可以用于建造的面积并不充足。
“长山谷”与“大酒店”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张力,如何将细致而繁杂的内容有机整合于严苛的地形条件之中?
场景 | 村落的还原与重塑
浙江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域特征很快成为一个联想对象。通过对楠溪江古村、丽江宝山石头城等山地村落样本的系统研究,建筑师对11.3万平方米场地进行了从地形、台基到建筑的整体规划。最终,在化整为零的设计策略下,酒店呈现为一个由诸多小体量构成的山地村落。整个项目沿山势建立起完整而有机的标高系统,以山溪为东西向脉络、山坡为南北向脉络,形成细腻、丰富的山地群落体验。
在布局过程中,对视线的整体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建筑师没有选择在用地范围内均布建筑,而是对山体南麓进行了大段的留白。空出的南麓山景成为了一处纯粹的自然景观对景。
公共区域与集中客房区进行前后错层安排。如此,公区活动的人群能近观内湖,而位于后排高处的客房住客在无视线干扰的情况下拥有私享的山水远景。随着高度增加,客房视线可抵达基地东面更为宽阔的湘湖湖面。
位于东麓的公共区与集中客房也是酒店建筑群形态张力的高潮部分。宴会厅等大体量功能被藏于与山体融合的下方台基之中,大堂、客房等空间则作为一个个高低不同的双坡屋面体量散落其上。灵活错动的轴线关系令屋顶展现出极强的表现力。
细部 | 乡土匠作与现代品质
山地建筑灵活的形态和空间往往最能反映“地域性”特征。长期以来,对既有的地域表达的识别与再创作是山地建筑中常常遇到的命题。
湘湖逍遥庄园的建筑形式着重强化民居木作的风貌,不同区块的建筑在立面风格处理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公共区域及集中客房区的建筑提取了“传统村落”中的木构元素。江南地区木料较小,靠小木料拼接而成的抬梁或穿斗式结构塑造了江南民居的基本形象。
小尺度别墅客房在材料做法上更加自由、灵活。通过大量采用瓦作、石作、夯土等地域特征鲜明的材料和做法,诠释山地之野趣。乡土材料的应用是一项“昂贵”的坚持,其手工工作量较之现代材料有着成倍的增加,建筑师在这一漫长过程中对工地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和把控。
愿景 | 设计一种度假生活
设计酒店的终极目的,是设计一种度假生活。在湘湖逍遥庄园的创作中,“村落式”布局策略并非仅服务于形式,而更在于提供一种与自然相伴的、山居生活状态的设想。
庭院、檐廊、落地玻璃窗的设置强化了空间的透明性,实现了外部山水景观与室内空间的融合。景观不仅可视,而且真正参与到人们俯仰坐卧的各种活动之中。大量木材的使用与外部景观呼应,进一步强化出温馨、自在的氛围。
餐饮区外长达150m的折线形水台构成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山居度假场景。曲折的水面、错落的屋宇、高差丰富的台基创造出动人的空间序列。人在这个序列中漫游驻足,体会到山与湖的千般景象。山、水、人、建筑组合为一个紧密的系统,铺陈出人与自然之间一段亲密的“伴随”关系。
正如项目定名“庄园”而非“酒店”所投射出的意图,这座藏匿于山谷的度假酒店有着构建一种理想化的山居生活状态的初心,并以合理的设计手段进行了高度完整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