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描述由建筑师提供(译者:张乃文)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络绎不绝地在黄昏时分来到菲利普岛,观看小企鹅们走上岸边。人们能够在一个壮观而敏感的景观中亲近企鹅,这使其成为全球同类体验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而菲利普岛上的“企鹅归巢”在之后成为了澳大利亚排位第一的野生动物景点——每日傍晚有4000名游客前来。在二十世纪80年代,萨默兰住宅区内有177间住宅,研究表明企鹅们会于1997年在“企鹅归巢”消失。为此,州政府通过致力于买下整块地产来确保小企鹅们的未来——环境保护上的世界首创。同时,菲利普岛自然公园成为了企鹅护理与企鹅栖居地开发的杰出权威机构。新的“企鹅归巢”游客中心必须通过图解、实验与功能的背景,承载起游园与保护功能的愿景。
企鹅中心坐落于沙丘、海岬以及湿地三处景观的交汇处,像一枚别针一样将这些景观连接起来,并以各自特定的方式汇集、回应彼此——以一种正式而实验性的方式。三处景观的力量通过建筑表面的均质锌贴面得到体现,贴面在增强抽象性的同时提供了一个常量,三处景观以此衬托自身。建筑围绕着三处景观进行空间组织并使景观可见,激发对三者的理解与体验。因此除了颇受欢迎的黄昏企鹅体验,半岛的生态特征还通过其他方式来驱动体验与收入,增长的利润则贡献给研究与保护功能。选址不仅以一种正式的方式探讨着景观间的边界,同时提供了7公顷新的企鹅栖息地。这个决定——将客户定位为企鹅种群自身——在带领访客到达、穿过建筑与景观的过程中也一直保持着,以一种方式最小化对它们的影响,并尽可能减少任何有害的种群重叠。
从城市到企鹅世界的旅途中,最重要的是建筑中一条80米的长脊,其组织着三处景观的最终交汇点,同时根据是否适合沿途各种功能与景观,在周围沿路安排布置建筑内容。长脊与功能空间之间,处于功能未定义的“第三空间”的层状边缘状态,由座椅、解释性元素与门槛组成,同时解决了高流量活动空间的物流压力,以及在自然栖息地亲密接触小企鹅的问题。新的“企鹅归巢”游客中心在半岛上创造出一种更加复杂的游客体验。随着企鹅种群的巩固,以及资助一项更加广泛的野生动物保护计划,这块曾经主要作为地产的地区,如今转变成一处主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而这也激发了潜能,扩展聚焦生态与环境旅游的游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