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16年年底,我们坐在那座旧建筑里聊天的时候,看着周边邻里塞得满满当当的各种扩建,房主带着一丝愁容,不免心中有些着急:原先宽松的扩建政策,现今已管控的越发严格,建筑前的空地无法满足向往的那种田园耕作的生活图景;缺失已久的车库也还未建造。
既然打算好好地在这里开始退休后的丰富生活,那么,是时候要对这半新不旧的房子做些更新了。可提及设计任务书,却在两位房主的细碎叨叨中始终模糊着。于是,设计就在“除了建造一座车库,看看还能盖点什么”的诉求下开始了。
如图所示,在当地周边,这种集体性的自主房屋改造运动,经过填充、置换、扩建、更改等等手段,是印有多重痕迹的,是缺乏整体性的片段拼合。对于这样一个改造类项目,需要谨慎做出改动。这需要仔细研究从房屋建成到当前这20来年间的若干次改造。如图所示,三个不同时代的建造分析图表明了建筑的历次叠加与更改。
具体操作之——廊
在亮甲店家宅的设计中,车库的布置放在建筑的东侧,与外部道路进行方便连接。作为日常的第二出入口,停完车后,我们引入“廊”的元素,作为车库和室内的连接,穿过一条坡顶的走廊,进入室内(车库亦有独立的门通向厨房)。
具体操作之——大屋顶:方位的重现
体验者通过逼仄的阁楼与通道,在平台上戏剧性的突然放空。这个“空”体现为在对周边密密麻麻的小二层楼坡屋顶,远处树木,以及更远处的山脉的感受上。从而对地理和方位有了新的认知。
对于室外,相较于周边邻里的红红绿绿的瓦片屋面,我们采用了金属屋面材料,银灰色的金属的冷峻感与天空直接产生了联系。对于室内,一坡到底的斜屋面在室内产生了一种庇护的象征,联系各楼层的公共空间。
具体操作之——“无用厅”
将西面起居间扩建出来的一处空间成为“无用厅”,“无用厅”作为家人,客人的新的公共活动空间的延伸;在开口处,两个房间用一个“建筑化的家具”来实现有层次的过渡:这是一种既新又旧的感受,一种熟悉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