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960年代末期的建筑狂潮预示着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建筑理论的黄金时代的开始,那么它也同样付出了破坏性的代价。其主要目的对比新想法的承诺更倾向于摆脱建筑师的全面主义体制。它需要现代主义公理的伪证和彻底摧毁其精神上的灵魂。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现代主义项目的某些部分仅靠躲藏在技术进步的幌子下得以生存,而其他一些项目(如现代城市规划)则坚持存在,只是因为时间没有办法倒流。
在这场危机中,没有谁比新生的粗野主义派系遭受更惨烈的消亡。它是现代主义曲目的最新补充,由于其冷漠和不人道而受到评论家和公众的青睐。一个特别残酷的转折是,它的消亡不是由对其的疏忽引起的,而是由对其的不欢迎引起的。北美野蛮主义最伟大的杰作——Kallmann, McKinnel & Knowles设计的波士顿市政厅,Murphy设计的胡佛大楼,保罗·鲁道夫设计的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大楼,威廉·佩雷拉设计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成为了主要的代表作。在对粗野主义目的论的贬低的全面进攻中,似乎建筑物达到了更大的体量,并且变得越来越超出熟悉的界限,当社会不赞成的声音被从地下被拔出时,推翻这一建筑理论就越困难。
在多伦多大学,Warner, Burns, Toan & Lunde建筑事务所与当地建筑师Mathers&Haldenby一起发现自己迟到了已经失败的舆论斗争。罗伯茨图书馆的设计在所有方面都是粗野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它有十六层,近十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在混凝土建筑向上的弧型上是一个巨大的高潮和沉重的书挡。但是从1968年破土动工开始到1973年完成之间,公众对粗野主义的情绪恶化了,在剪彩仪式上发现批评家在等着猛烈地抨击。正如一位建筑师在1974年图书馆开幕时所写的那样,新建筑无非是“规模最大的错误” [1],而另一位建筑师则抱怨“它代表了当代建筑的所有错误”。 [2]在建筑界之外,公众的反感同样强烈,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尽管罗伯茨图书馆不断地受到贬低,但它已被确立为粗野主义晚期最好的作品之一,这是对运动的具体统一性进行了独特修改的产物。摆脱了在前半个世纪的建筑中普遍使用的规范性笛卡尔网格,该设计由取自60度角的等轴测网格代替。直角在平面中几乎完全被抛弃,该平面采用等边三角形的形状,并从侧面突出较小的三角形。图书馆的三个主要面宽,各有一百米长,对大学校园的矩形街道规划产生了强烈的干扰,使一个批评家将其存在比喻为放在一块荒芜的土地上的“巨型棋子”。 [3]
建筑物的巨大轮廓主要由其庞大的结构构件强力铰接产生的向上推力支撑,在该构架之间出现凸出的凸窗序列,向上和向外倾斜以破坏墙的平面性。细节的处理,材料的质感,固体与空隙之间的间隙以及混凝土膜的连续折叠产生了一种华丽的特征,在粗野主义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外部材料的质感是其粗野主义传承的一种明显的特征,但其元素的重叠和互锁所产生的复杂语言也许是图书馆从粗野主义继承下来的最典型的特征。
建筑基本上没有窗户,尤其是在图书馆的较低楼层,建筑物的简单整合产生了一个黑暗,未暴露的核心,并且没有日光。在这个洞穴般的空间中,周围是专供人们阅读的,令人愉悦的小尺度角落和壁龛,稀有书籍和手稿也找到了理想的住所,免受环境暴露引起的温度和光线波动的影响。但是单一裸露的混凝土和深色非洲桃花心木的材料搭配并没有使室内的阴郁气氛活跃起来。这个空间的拱形感觉,加上气势磅礴的外墙,成就了图书馆既有要塞般的雄伟,又不失使人愉悦的亲和力。
罗伯茨图书馆所使用的粗野主义传统的块状和矩形几何形状的手法当然是原创的,但并非没有血统。不能不提及其对路易斯·康的耶鲁大学美术馆的致敬,美术馆将三角形图案完整地嵌入到混凝土中要早15年,其著名的格子天花板直接被引用在罗伯茨的华夫格楼板中。但是,虽然康绝对是粗野的美术画廊因其外部轮廓和内部隔断退回到正交,但该图书馆通过将三角形模块挤压成三个维度并将其转换为全能网格而使这一想法更进一步。
不幸的是,四十年前的使用者的不满表明该建筑物作为文化建筑的成功并不能完全保证其作为图书馆的可服务性的成功。据报道,黑暗的室内空间使它成为学生们不受欢迎的阅读空间,其广为人知的“丑陋”声誉并没有被其作为建筑艺术品的价值所抵消,无法赢得应有的重视。
2010年,大学宣布了翻新图书馆的计划,并追加投资3500万美元,这可能成为“罗伯茨的新面孔”。 [4]尽管新提案对应视为建筑遗产的图书馆并未表示多少赞赏,但建筑师和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却粗略地掩盖了现有结构。该计划的每一个误导都像在马克罗斯科的画上绘制人脸一样,旨在为某种超级抽象的作品添加动画。为了“创造一个更生动,更明亮,更开放的环境”,[5]补充内容实际上拒绝了原始结构的意图,并以预设的方式理解建筑应该如何。尽管鉴于罗伯茨长期以来被低估的历史,这种近期的屈辱是不令人意外的,但它比任何尚未发生在加拿大最好的粗野主义的作品的批评都更具侮辱性和永久性。
[1] "Bad Buildings: Still Brutal After All These Years." Torontoist, 11 July 2007. Accessed 20 February 2015 from http://torontoist.com/2007/07/still_brutal_af/.
[2] Lobsinger, Mary Lou. “John P. Robarts Library.” In Concrete Toronto: A Guide to Concrete Architecture from the Fifties to the Seventies, McClelland and Steward, eds. Coach House Books, Toronto: 2007.
[3] Id.
[4] "U of T: Robarts Library Renovations and Addition." Urban Toronto, 2014. Accessed 20 February 2015 from http://urbantoronto.ca/database/projects/u-t-robarts-library-renovations-addition.
[5] Hume, Christopher. "Turning the Page at Robarts Library." Toronto Star, 17 Dec. 2010. Accessed 20 February 2015 from http://www.thestar.com/entertainment/2010/12/17/turning_the_page_at_robarts_libra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