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在传统村落中既是日常生活的载体,也是公共交流的媒介。听雨轩遵循校园“新徽派艺术聚落”的主题,依托校园中保留的百年老井,表达现代与传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
将校园挖湖的土方堆叠在古井东侧空地,不到十米高的“山丘”塑造出新的地形气质。结合老井设置“古井亭”和“观山廊”,建筑高度被刻意压低,水平而舒展,亭山相依。几片墙体围合形成朝山丘开放的场所,其中北侧墙体插入到山丘中,拉结着建筑与山的关系,并将人引向登山小径。
两片内坡屋顶空开30公分形成窄缝,既是光缝也是雨缝。在多雨的南方,雨水沿屋顶滴水落下形成雨帘,顺着地上的线性水槽,汇集到古井周边。围井而建的内向天井建筑,是空间和视觉的收尾,传达出徽派建筑中“四水归堂”的意向,也让古井具有了一种仪式感。
在这里,人的听觉和视觉感知被调动起来,体验着人与传统、人与自然——光线、风雨、山丘与植被——的关系,以一种新的方式回击当代社会中人与传统的隔阂以及人对自然的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