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面积: 58300 m²
- 项目年份: 2018
-
摄影师:张广源, Wenzhong Gao, Peigeng Chai

背景
隆福大厦位于北京东城区隆福寺旧址南段,其前身是隆福寺庙会和东四人民市场,隆福大厦始建于1984年,时为北京四大商场之一,1993年大火之后扩建,2004年停业。
2012年,设计团队开始了隆福寺片区城市更新设计研究工作,“追求一种渐进式的,生长式的,混搭式的,修补完善式的改造状态。”

隆福大厦的改造作为街区更新的第一步率先启动具体设计与实施工作,新隆福大厦的定位不再是一栋商业建筑,而是以文化创意办公为主,在低区和屋顶层配置服务型商业等公共功能的办公综合体。

融入街区
新隆福大厦在地面层向建筑内部引入街道,并与外部街巷对接。首层的商业空间被轴线主街和延展到东西方向的支线街道拆分成几组单元。同时原来大厦首层完整的界面也顺应内部的变化被拆解,不同材料的组合的盒子以及坡屋顶形态更好的取得了与周边住区在尺度上的融合。


消解体量
结合平面分区和结构加固的内在逻辑,东西两个立面的划分延续并强化了原来的三组体块,让长向的建筑尺度在视觉上呈现拆解的状态。

通过双层幕墙的构造方式重塑建筑形象,一方面内层灰色实体墙开窗,延续了老城色彩体系,另外外层设置的玻璃幕墙,通过反射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建筑的庞大体量。

办公聚落
作为改造项目,与一般新建的商业办公综合体相比,隆福大厦并没有集中的所谓塔楼核心筒。我们将办公大堂提升,设置在首二层商业之上的三层。这个办公大堂通过东西两个方向直达地面的扶梯与外部城市衔接,并设置了咖啡厅,接待,展览等服务功能,而从地面层到三层的不同属性的公共空间叠加,形成了新隆福大厦低层范围的立体街区。



激活屋顶
屋顶仿古建筑作为遗存被保留翻新,重新整理屋顶空间的空间层次,增加的两面完整的红墙,定义了屋顶的东西边界,将仿古建筑明确置于红墙之内。高低区之间建筑形制与色彩系统上的对比强化了古建筑的漂浮感。同时,优化屋顶设备机位,形成完整集中的可利用空间,重新激活了其场所公共性价值。


强化轴线
本次改造对建筑长短两个方向的界面采用了不同策略:从形式逻辑上,长向东西立面通过双层幕墙控制体量的方向性,北立面则采用玻璃界面弱化表情,南立面设置一组红色格栅,将屋顶仿古建筑的色彩体系延续下来,也以一种更加清晰直白的方式呼应了隆福寺的历史轴线,提示曾经的场地痕迹。
在空间系统上,这条轴线自东四西大街界面以清晰的方向性经由隆福广场进入新隆福大厦,并从大厦首层转折递进至隆福寺北里并最终与钱粮胡同衔接,新的使用功能和场所被组织起来,这条自庙会时期留存下来的路径也被城市公共空间重新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