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
建筑师:
gmp
- 面积:
326000 m²
-
项目年份:
2020
-
柏林-勃兰登堡新机场由航站楼主体建筑与坐落在平行起降跑道系统中央的机场城组成,机场维护区域位于西侧,服务和货运区域位于东侧。各个区域均以整体基地主轴线为导向布局,实现在功能和组织上的统一。新规划的轨道、公路以及航空线路都将综合于一个交汇站点,极大地缩短登机换乘距离,最高程度地实现多式联运系统。场地规划从基地东面独特的勃兰登堡文化景观着手,向机场核心区域深入,在机场城范围打造具有城市环境氛围的场地景观。
gmp的设计手法旨在实现结构秩序、空间布局、功能组织与建筑品质的充分统一。于建筑师而言,设计任务在于打造一个年客流量高达2700万的国际航空中央枢纽,一座功能完善且布局规整的现代机场。因此gmp的设计方案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将未来的城市发展与需求变化纳入考虑,在保证机场体系整体统一的前提下,探讨机场规模扩建的可能性。
首先,gmp为所有设计相关问题敲定了一套设计准则,形式如同一本通用手册。这本设计手册从城市规划、功能及设计角度提出构想,说明了各个比例层面的设计要求,由城市规划到轴线尺寸体系,还有建筑体量、材料、色彩和家具等等。此外,整体方案提出了一个水平方向6.25米的基本轴网系统,在此基础上将轴网单元重复7次构成跨度为43.75米大模块单元,模块尺寸参考标准C机型停机位数据,其中包括柏林起降航班中最常见的空中客车A320机型。得益于此,与主机廊厅相连的登机桥间距完美契合机位要求,值机大厅亦沿用43.75米柱网体系。机场设计巧妙利用多样统一的度量体系消解飞机带来的巨大体量感,着手于符合人体尺度的度量标准,大到空间布局的总体,小到石材铺砖的细部,精细严谨的度量系统贯穿机场整体设计。
模块化以及功能空间的极佳灵活度是航站楼建筑在结构推敲和方案设计方面遵循的核心原则。从城市规划与总体布局的角度观察,航站楼通过到达大厅与停机场相连,是整个机场基地的核心建筑。航站楼综合体由主候机大厅及其前方机廊厅组成。航站楼建筑以其简明典雅的气质,运用理性规整的柱式元素构成建筑与景观、楼体与场地之间完美过渡,给予柏林-勃兰登堡机场基于本身特定场地全新的建筑诠释。通高明亮的候机大厅兼具登机手续办理以及行李处理等核心功能,通过车行前广场及火车站的交通接驳,到港和出港旅客人流汇聚于此。在旅客人流引导方面,设计沿用独有的人流分区思想,即分离出发楼层-到达楼层以及申根服务区-非申根服务区,这一构想通过登机口配套的三层连桥通道实现。
航站楼主体总长为220米,其均衡明晰的建筑格局与全玻璃幕墙形成的自然采光相结合,创造具有明确导向与舒适体验的空间品质。将近20米高的大厅幕墙满足了机场建筑追求极致轻盈通透的要求。全玻璃幕墙采用预应力拉索承重结构,仅装配水平方向的受力构件,因而提供开放的全景视野,旅客可自由远眺机场四周景观。高约30米的十字钢柱依照43.75米模块网络排列,承托总面积为49000平方米的屋面结构。从车行前广场到机廊厅,航站楼内各功能区域综合在一座端庄大气的屋顶之下,横跨于出发厅与到达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