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积: 2910 m²
- 项目年份: 2018
-
摄影师:Bicubik, Jag Studio
-
厂家: Auodesk, Espinoza Carvajal Arquitectos&Ingenieros, Graiman, Holcim, NOVACERO, Trimble Navigation
设计意图
场地关系:“城市与自然”,“学校与景观”定义了该项目与场地的关系,教学楼中部的连廊正好起到了这样的连接作用。
交通流线:我们将各个功能体块通过廊道和楼梯来进行连接,以创造一种自由流动的交通路径。教学楼中部的体块做成底层架空的形制,让该空间与一侧的操场连成一体,大大提升了其使用的灵活性,教师甚至可以在此进行半户外的教学活动。
过渡元素和中性空间:我们为教学楼的中性空间(主要是交通空间)配置了相应的特色元素,包括显眼的黄色矩形框,以及蓝色的栏杆和楼梯扶手,它们贯穿于各个体量之间,将不同尺度和个性的功能空间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这些过渡元素让“虚”的中性空间转变为“实”的特色空间。
建造过程:效率与表达
场地状况、工程方法、建筑语言等各方面定义了整个项目的进程,为了精确地控制这些变量,让项目在有限的预算之下顺利展开,需要在项目的效率性和表达性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也就是说,为了让整个建筑呈现出表达上的一致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
例如,学校中央体块的架空连廊采用了一种“V”形立柱,既满足了结构承重的技术性要求,同时也让该空间别具特色。另外,贯穿教学楼的蓝色栏杆和楼梯扶手,在为建筑创造一种独特韵律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着其功能性。
只有建造技术不足以让建筑项目达到完美,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的呼应和融合,才能成就一个成功的项目。这个项目告诉我们:“每项建筑技术都需要通过表达性的筛选”,也可以反过来说:“每个建筑表达都应该是实用的”。
因此,为了成功地完成一个建筑项目,我们需要对场地、环境、技术等各个变量做出相应的回应,在项目的限制性和复杂性中寻找最佳的平衡,让各个元素都能相互融合而成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