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1/233a/f91c/81e5/ea00/0009/newsletter/7-%E6%B2%B3%E7%95%94%E7%9C%8B%E5%BB%8A%E6%88%BF%E4%B8%80.jpg?1619075888)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b21/f91c/81cb/6000/008e/newsletter/15-%E6%AC%A1%E5%85%A5%E5%8F%A3%EF%BC%88%E6%96%BD%E5%B7%A5%E8%BF%87%E7%A8%8B%EF%BC%89.jpg?1619004179)
场地位于福建宁德屏南县前汾溪村的村口桥头西侧,一方面紧邻溪流,与汾溪村主体隔溪而望,一方面又为较低的地势与临路的房屋所藏匿,成为自然与人工的某种交界。作为文教兴村的启动点,原本封闭混杂的粮食厂需更新为一处乡村美育中心。如何塑造开放而有活力的村口公共空间,如何对既有建筑进行筛选梳理甚至重建一种空间秩序,又如何采用一种在地可行的建造方式,均构成了设计思考的起点。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a97/f91c/81cb/6000/0088/newsletter/6-%E5%9F%BA%E5%9C%B0%E7%8E%B0%E7%8A%B62.jpg?1619004046)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d35/f91c/81cb/6000/0094/newsletter/11-%E5%8C%97%E9%99%A2%E6%97%A5%E6%99%AF.jpg?1619004717)
设计策略为新的“廊·房”系统的介入。“廊·房”受到当地常见的廊桥类型的启发:在我们看来,廊桥不只是一种需要保护的传统建筑遗产,它更意味着一种乡村中特有的公共空间类型,其不只是交通性的桥,而同样是村民夏日纳凉、日常祭拜、节日设宴等各种公共活动发生的场所。同样,廊房试图在美育中心中引入公共性。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af4/f91c/81cb/6000/008c/newsletter/13-%E5%8D%97%E9%99%A2%E5%A4%9C%E6%99%AF.jpg?1619004139)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23 的图像 26](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951/f91c/8162/b300/008c/newsletter/1-%E6%A8%A1%E5%9E%8B.jpg?1619003721)
七组廊房与现存建筑形成了某种匹配关系,其可谓半廊半房,不只是交通性的风雨廊,更成为室内向室外的延伸,并具备某种聚集性的作用。因此,每个廊房中都藏了一个如亭子般可令人聚集的空间,或可吹风休憩,或为读书之处,抑或被用作室外展廊、室外餐厅或开放的教学空间。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b33/f91c/81cb/6000/0090/medium_jpg/18-%E5%8C%97%E9%99%A2%E9%80%9A%E5%90%91%E6%B2%B3%E7%95%94.jpg?1619004199)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楼梯](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ab4/f91c/8162/b300/0095/medium_jpg/8-%E6%B2%B3%E7%95%94%E7%9C%8B%E5%BB%8A%E6%88%BF%E4%B8%80%E4%B8%8E%E5%BB%8A%E6%88%BF%E4%B8%83.jpg?1619004077)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梁](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ac7/f91c/81cb/6000/008a/medium_jpg/10-%E5%85%A5%E5%8F%A3%E5%9B%9E%E7%9C%8B.jpg?1619004096)
七个廊房各具特征,但采用了统一而当地可得的建造体系,由轻的钢屋架体系和重的砌筑体系共同咬合组成。此外,其中一座老房子还设置了一个房中房:原本仅存的四面夯土墙之中重新设置了独立的钢结构,从老屋中生长出来,撑起新的屋顶覆盖,空间增容的同时将光线与远山引入。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梁](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b20/f91c/8162/b300/009d/medium_jpg/16-%E5%BB%8A%E6%88%BF%E5%9B%9B.jpg?1619004180)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25 的图像 26](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943/f91c/81cb/6000/0083/newsletter/0-%E5%BB%8A%E6%88%BF%E7%B3%BB%E7%BB%9F.jpg?1619003703)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16 的图像 26](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ac1/f91c/8162/b300/0097/medium_jpg/9-%E5%BB%8A%E6%88%BF%E4%B8%AD%E7%9A%84%E8%AE%B2%E6%BC%94.jpg?1619004090)
所有廊房作为一个系统,共同构建了场地的结构。一南一北为两个主院,新旧之间、廊房之内进而形成一系列的边院和天井,建立丰富对望关系的同时,帮助拉近了场地与临近溪流及对岸村落的联系。最终,新的廊房与原始建筑相互镶嵌缠绕而共同构成了一组微型聚落,一处开放丰富的乡村美育中心。
![前汾溪乡村美育中心 / 有声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80/0b33/f91c/8162/b300/009f/newsletter/17-%E6%B2%B3%E7%95%94%E7%9C%8B%E5%BB%8A%E6%88%BF%E4%BA%94.jpg?161900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