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地在扬州市西的一条小河边,沿着河向北三百米就是明月湖。它原来属于京华城游乐场,项目竣工时,最后一座摩天轮也已经被拆除了。和国内大部分城市用地一样,虽然承载了丰富的记忆,但现状已是一片空白。在这片空白之上,会竖立起一组新的建筑。
“城市象征”是我们提出的,平行于“自然叙事”的另一条设计线索。它来源于一个问题,城市中的那些日常功能,能否具有超越日常的精神性?“城市象征”就是我们回答的方法。一少部分空间类型,以其经久的形式,天然具有特殊的共情能力和纪念性质,比如场,教堂,阳台,大台阶......特殊的类型在城市中仅是少数,大部分还是与我们每日平常相关的餐厅,咖啡店,健身房,小商店......“象征”让这两者联系起来。从语义上看,“剧场”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转化成一个形容词:“像剧场一样的”,再将其赋予那些日常的功能:“像剧场一样的咖啡厅”。以此,回到日常的体验之中,咖啡厅也就具有了某些超越日常的精神属性。以具体的形式表现抽象的意义,归根结底,这仍是一种类比的设计方法。
对这个项目,我们叫它“城市客厅”。“客厅”是一种体验上的象征,Living Room,是日常生活展开的场所。建筑物主要作为咖啡馆运营,不间断的有各类展览和活动。迎来送往,不同人将在这里相遇。我们希望它兼具慷慨的城市公共性,和亲切近人的空间尺度。我们期待这里成为一处具有人文精神的公共空间。多义的场所要求灵活的建筑布局。不同功能区域有各自独立的体积,若即若离的并置在一起。它们之间的缝隙,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各自独立的体积被罩在一层漂浮的轻纱之下。向内看,草地延伸到建筑里;向外看,周边有些杂乱的城市环境被隔开,低头,又是一片绿意。就像朋友看到的:“你们做了一个穿裙子的建筑。”
“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在博尔赫斯笔下,时间是一张扑朔迷离的网,交织盘桓。时间的复杂性依赖于一个自由的,未定的空间。在平面图上看,小径在南侧入口处即分成左右两条,进入两个差异的房间。左侧的大房间均质而平坦,混凝土柱子被特意设置成朝向不同角度,模糊了空间的方向和秩序。右侧的长房间窄长且高耸,光线会从四周漫射的进入室内,随机的圆形天窗总是在午后投下点点光斑。
建筑呈现一个不设限的漫步状态。人们可以自在的在其中游荡。除去南面的主入口,西面沿河的小房子以及北面的两扇小门,都是一条进入建筑物的小路。一个螺旋楼梯,又能把你带到屋顶。
从屋顶上再晃荡下来,又是几条分岔的小路。有的绕回入口,有的通向河边,再沿着小路往北走一点,就是明月湖的开阔水面。可居可游,最终这是一个自由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