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设计: Büro Ole Scheeren
- 面积: 135000 m²
- 项目年份: 2018
“另类”的高楼大厦。王权大京都大厦(MahaNakhon)作为一个高楼建筑的原型,为曼谷建设了城市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共享空间,并恢复了建筑空间对于整个社会应负的明确责任。王权大京都大厦是设计师对建筑意图的大胆表现,也是建筑应当如何与城市和周边社交空间进行互动的现代范例,它代表了一个具有独特和强大品质的全球城市所有的愿景和姿态。
设计师将建筑视为一个循序而进的过程,将楼宇视为一段屹立不倒的对话,它的语言将探讨大尺度与小尺度、象征意义与人文活动、城市与其市民、内与外之间的暧昧。而曼谷作为该项目所在的城市,它充满了矛盾,也充满了难以驾驭的活力。
MahaNakhon,意为“大都市”。王权大京都大厦摒弃了制造城市高塔的传统“配方”,它拒绝无缝、沉闷、虚有光鲜外表的设计,以玻璃塔楼之躯积极投身于城市的不断演变之中。它像素化的雕塑般外形并没有“压倒”周边的建筑,而是将其本身向周边城市肌理开放。它闪闪发光的堆砌式玻璃立面、凹凸露台和悬挑空间都不约而同地营造出数字像素化的形象,并以此呼应了远古山脉蜿蜒的不规则形态。垂直变化的建筑地形就好像是一条3D的建筑像素带,缠绕着整栋高塔,它向内侵蚀一般,揭示着不被轻易看到的高塔核心。这也让王权大京都大厦无论从隐喻角度还是实际设计来说,都向城市展示了内部的生活、内部的尺度。
从远处看去,王权大京都大厦给人以一种尚未完成的感觉,这是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而是一种由实际生活空间侵蚀而成的体块:它位于室内外的露台、阳台、空间居室、公寓单元都与当地的热带气候融为一体。因此,这一建筑有着独特的都市地形元素,并向大众传达了属于泰国社会的活力、坚强和包容,庆贺了曼谷一跃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别首都,这也让建筑更加名副其实:MahaNakhon,名为王权大京都大厦,意为“大都市”,身为大都市精粹。
城市元素缩影。这一与曼谷关系密切的综合体塔楼,占地150000平方米,其中包括了一个户外公共景观广场及曼谷城市的最新公共目的地——王权大京都大厦广场。而建筑中的大都会露台空间则包括了10000平方米的商业空间、茂密花园和露台以及跨层餐厅、咖啡馆以及24小时市场。此外,曼谷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寓也将栖身于此,它在塔楼中打造了200间高度定制化的单层或复式住宅,其中的每一个居住单元都将由丽思卡尔顿酒店进行管理,并为住户提供全面的便利设施,构筑充满氛围感的空中阁楼。最后,塔楼中还将囊括艾迪逊酒店(The Bangkok Edition),这是一个由万豪国际集团和著名酒店经营者Ian Schrager联合打造、且拥有150间房的精品酒店。
裙房即“山丘”。王权大京都大厦消除了传统设计中塔楼-裙楼建造型式:它打造的并不是一幢孤独的塔楼,而是一座垂直方向波动与城市和天空融为一体的摩天大楼。此外,其底部宽敞、层叠的室内外露台延续了建筑“垂直山丘”不断变幻的起伏,并以此形成了一个包含许多社交空间的室外中庭,在这里,人们将仿佛置身于自然山谷或葱郁的热带花园之中。
以方块为基础的“立方”。王权大京都大厦边有着一栋7层高的建筑,其名为“立方(the Cube)”,它不同层次上有着多样的室内外露台,并以此与大都会山丘露台互相呼应,将内部视线引导至广阔的室外中庭,王权大京都大厦的住户或客人可以通过与建筑直接的地上行人通道,径直走到CBD的轻轨站及其广场层入口。
属于城市r与市民的广场。位于塔楼前的王权大京都大厦广场与“山丘”和“立方”紧密相连,将自身发展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广场,同时,它也是一个聚会场所、一个自发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地、一个专属于城市居民的休憩空间、一个罕见的文化与社交互动区域、一个为人们提供远离大曼谷喧闹的避风港湾、一个与其公共结构密切相关的城市绿洲……
耸入云天的塔楼。王权大京都大厦经过建筑师的精心雕琢,以其引人入胜的独特轮廓,打造了一系列仅在此特定的功能空间:一个有着一览无余的景观和宽敞的室内外空间及小型泳池的“悬空”玻璃天空盒子、以及许许多多超大的露台空间。这些空间的设计似乎在大都市的高层生活建筑中并不常见,但是却十分适合曼谷的热带气候。此外,这些像素般体块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为住户提供纵览曼谷的全景,并为他们打造难得一见的城市及昭披耶河鸟瞰风光。
“一览众山小”的观景平台。王权大京都大厦顶层“悬浮”于城市地面314米之上,其中设有多层的跨三层空中酒吧及餐厅,并包含了许多充满戏剧性的双层空间、私人聚餐娱乐设施以及可以360度欣赏曼谷天际线和河流全景的屋顶室外酒吧。
丰富城市的精神食粮。该项目中的各种元素共同组合,形成了一个共生体,并将以“1+1>1”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建筑通过轻轨和公共交通网络等的物理性连接,将人们吸引至此,并将曼谷城市中的活动融于场地之中。因此,王权大京都大厦不仅仅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现代高层建筑代表,也打造了可以探索社会联系的永驻高楼。
译者:黄菁菲 Jingfei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