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的城市
本案是台北市第一批34座社宅的其中一座的。设计过程中,周遭居民对于社宅的疑虑及反对,到愿意接受、认同,这需要相当多的协调与智慧。除了融入当地人文地理脉络,植入新的生活元素,符合社会与经济条件才能毕其功于一役。主要机能分为三个部分,从下到上,公共与私密分别为。地面层的智慧超市,二楼社福包含 幼托、日照、计程车休憩室、身心障碍工作坊等,三楼平台以上为389户的社宅。从公园、社会福利、商业设施到集合住宅的微型城市。
形随自然
建筑坐北向南,中庭拥有最佳的南向采光,地面层以阶梯及坡道延续自然地景,将公园、社福设施、住宅和商业的机能融合在一起。社宅南方隆起的瑞光公园草原,是社宅的后院,建筑左边渐渐高耸,连接公馆山脉,建筑右侧随着绿带向外延续至基隆河岸,让自然地景成为与社宅后院的一部分。经由透视修正让社区的中庭有了拉长与加大的感觉,中庭到公园也让社区公共设施有了无限扩充的可能性。随着阳光运行高低起伏的白色水平带,是遮阳,也是景观与工作阳台,夹杂其间的空中庭园,是交流的场域,也是空中的绿色庭园。
回廊与绿带
公园是回廊的部分,让人们透过感官体验建筑与四周城市空间的完整性。沿着瑞光路四周退缩的是双排树与绿带通廊,智慧超市也是社宅邻里交流的场合,服务内容也针对社区需求为主, 回廊与绿带让社宅和城市景观风貌更多元,并有助于形成科工区、商业区和住宅区适度的区隔并加强居民的交流。
光线、通风与保水
将邻地周遭瑞光公园的水一并纳入基地内中水处理,供屋顶花园及19处空中庭院的灌溉使用,空中庭院也经由南向中庭与南风及西南风产生空气的流动,让住宅内部的气流无死角。此外空中庭院也提供了390户住宅的交流休憩的多元性功能。中庭迎来了夏季南风与西南风,是气流的调整与适度的光线控制的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