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位于南京南站正前方,规划定位是站前广场和城市客厅,是南站旅客面前的第一道景观和南部新城高层建筑群的俯视焦点。它是南部新城中轴线的起点,连接了南京南站和中轴绿带的艺术博览公园。这个限高只有40米,布局对称的项目,在规划上提出了区域地标的形象要求。
这一次,我们想到了都市盆景。在典型的站前布局基础上,设计通过地面和建筑的蹉跌穿透,增设下沉广场和天井小院等,突破了模式化的站前形象,展现了独特的站前景观。东西两个办公建筑层叠的形态,结合中央的开放空间,形成了对南站巨大建筑体量的烘托和谦让,尺度上却与南站互通有无。面向南站的两面更有精致的形体变化,附以艺术装置形成的瀑布组景,成为南站的对景,造就了前院的气氛,回应城市尺度,沿街面则是完整而简约有力的处理。两个地面建筑也并非单独设计,而是与南站形成建筑全景,建筑的横线条与南站飞檐共同造就舒展开阳的气度。
南京南站南广场在覆盖率和建筑退线等条件限定了建筑的基本形态,因此建筑体量无法完全“溶解”。为达成视觉上的三维复合度,体现盆景式景观的张力,设计在建筑体块横向滑移的基础上配合立体幻觉的平面图案,共同编织错落的立体景观。
尽管本案在中国的都市语境下并不算巨大,建筑师仍然致力于塑造一个微型都市。我们并不希望建筑到处都一样,而是主张建筑和空间既有其内在的秩序又充满着城市的片段感觉。艺术装置和建筑结合成为都市艺术,为规划上强制性的对称格局增添了不少鲜活的气息。紧邻建筑设置的两个下沉广场,和建筑一起组合成穿透地面地下的主题景观。艺术装置人造“流水”从塔楼引入下沉广场之中,模糊地上地下边界,增加了视线的竖向联系,引导人们直达地下空间。另外,一厅(中央下沉广场)、二台(东西下沉广场)、四天井和八小院,把地面活动联动到地下商业广场,形成孔洞众多的“幽园”。“幽园”的地下商业街和连廊连接着南站和周边地块,组合成为一个地下步行中枢。
层叠和穿透这两个形态特征,在南京南站南广场的整体构成上得到了深化和推敲,并发展出完善而独特的表现语汇,也就是“叠石”。两个办公建筑,因为层与层之间的滑移,产生一个室内室外的模糊圈层,办公行为内外穿插,不再枯燥。结合太湖石的漏和透的特点,在建筑中不同位置进行掏空。这种掏空的,塑造出空间的丰富性和多变性,增加了不同楼层视线的交流。这些掏空的孔洞不只是空中花园,而是与内部的天井联通,将阳光和自然风引入了建筑之中,起到调节微气候的作用。在掏空的开放区域设置了公共连廊和平台,促成人们更多的交汇,也为日常的交流活动提供优质环境场所。
位于南京南部新城的这个项目创作尝试,就如古画长卷和盆景一般寄托一种对自然的向往。设计采用现代的建筑技艺,融入古风意境,处处展现着古都骄傲的风韵,透露出江南园林的唯美气息。我们更希望藉着建筑设计带来全新的视野和空间,激发人们对新型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