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域” 纪念装置 / 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中心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14a/3ec0/f91c/81d5/d800/018c/newsletter/GATE_130415_BRS_2337.jpg?1632255648)
![“镜域” 纪念装置 / 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中心 - 建筑图, 滨水](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14a/3df4/f91c/8149/d300/0121/newsletter/Copy_of_DJI_0068.jpg?1632255425)
该装置是在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项目框架下设计的,旨在重拾对1941年9月29日至30日发生于此地的悲剧事件的记忆,该事件是纳粹政权最大规模的大屠杀。在这两天中,超过3万名犹太人被德国军队杀害,并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档案。巴比亚尔基金会致力于重拾这段记忆,强调每一位遇难者生命的重要性。
![“镜域” 纪念装置 / 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中心 - 11 的图像 12](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14a/3d8d/f91c/81d5/d800/0185/newsletter/Plan.jpg?1632255341)
![“镜域” 纪念装置 / 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中心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14a/3e1c/f91c/81d5/d800/0188/newsletter/Copy_of_DJI_0098.jpg?1632255467)
视听装置“镜域(Mirror Field)”的核心元素为“生命之树”,一个存在于全世界大多数宗教与神话中的象征元素。巴比亚尔悲剧显示出这棵树是多么容易被摧毁,它的树枝可被如此轻易地折断。
![“镜域” 纪念装置 / 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中心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14a/3ef6/f91c/8149/d300/012a/newsletter/KCH_2067.jpg?1632255693)
装置完全由不锈钢制成,包括一个直径约40米的镜面圆盘台面,上有10个6米高的柱子。柱子与圆盘上布满弹孔,弹孔大小与纳粹在巴比亚尔所用子弹的口径相同。
![“镜域” 纪念装置 / 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中心 - 12 的图像 12](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14a/3d87/f91c/8149/d300/011e/newsletter/Sections.jpg?1632255342)
装置全天开放。在白天,天空倒映于镜面之上。在夜晚,承载着记忆的光与声音从弹孔中穿透而出,从柱顶发出的光照亮夜空。
![“镜域” 纪念装置 / 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中心 - 室内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14a/3ebd/f91c/8149/d300/0128/newsletter/GATE_124235_AF_04694.jpg?1632255646)
圆台中装有由24根管组成的电声管风琴。设计者为电声管风琴专门开发了一套算法,可将遇难者姓名转换为声音。每个希伯来语字母都有对应的数字。根据希伯来语字母代码原则,遇难者的名字被转换为数字,并依此决定声音的音调。代表名字的数字所对应的各段声波,组合成为一段音乐。主要的背景音叠加了战前基辅的录音档案,这些独特的1920-1930年代意第绪语歌曲,由以弗拉基米尔·维尔纳茨基(V. Vernadsky)命名的国家图书馆收藏,由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信息录制品研究所修复。背景音乐还包括基督教合唱与纪念音乐,乌克兰与罗姆民族的纪念音乐,以及当代乌克兰作曲家的作品。
文字描述由建筑师提供
译者:李思灵
![“镜域” 纪念装置 / 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中心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14a/3e40/f91c/8149/d300/0123/newsletter/Copy_of_VOK04190.jpg?1632255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