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本质是生产,在对整村的规划中我们非常重视生产空间的布局。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生产功能的振兴,使乡村重新拥有自主的造血功能,也可以某种程度上缓冲文旅产业的浪潮更替。2019年一名成都的企业家计划将市内的工厂搬迁至山清水秀的彭州,借此提升绿色食品的理念,村集体相谈以土地和厂房建设入股,合力将食品产业落地在小石村。随后又设计出了“共享工厂”的概念,为村里和镇里的食品手工艺者提供可以制作产品的设备,和推向市场的质检标准与渠道, 使手艺走向现代化,同时也解决了劳动力和传统工艺传承的难题。
项目选址坐落在半山腰遥望主干道,是村里的核心地块。场地前身是村小学,后学校改制搬迁到镇上,废弃空间被用作鸡棚。地段呈南北狭长走向,长87米,宽20米。场地的西边是陡峭的山坡,因多年滑坡,渐渐形成了崖壁。
建筑由于生产功能的需要,占满整个地块,在面向远山的端头设置一处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在这里展示产品、开展食育课程、举办小型活动等公共活动。工厂生产的序列沿着场地线性延伸展开,沿陡坡景观一侧设置大玻璃窗,使自然光照进原本工厂式的“黑匣子” 除了大量节省照明之外,也为工人带来工作时的幸福感。
结合场地折线,沿建筑布置一圈参观廊道,村民和游客可以零距离了解食品生产的全过程。
设计提取山峦之形作为灵感元素,结合曲折的平面,用抽象的手法演绎“峰峦”的悠远磅礴和灵性趣意,使工厂的建筑形态与远山融为一体。为了强化这种“跳跃动感”的屋檐形态,我们就将屋顶上的瓦片,做了深色和浅色的像素化处理,营造出一种阴影。
到达建筑的通路通过场地上原有的石头墙做峰回路转的石台阶,最后到达豁然开朗的公共平台,营造了一种类似帕提农神庙的入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