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东南五环内侧的焦化厂,始建于1958年,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独立焦化厂。随着北京市的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迎接奥运会,2006年焦化厂全部停产、2008年前完成搬迁。经过近50年的生产运行,现状场地的土壤污染深度达18米,按照环保措施治理了污染土,留下9.8公顷的深坑,场地内并无需要保留的地上建筑物。
规划指导思想:开放街区:将原有大尺度的街区划分成多个小街区,在中间围合公共广场,将商店、办公、绿化、教育体系等多功能空间结合在一起,使这个社区形成公共开放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而较少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围合空间:各个街区内部形成了若干个围合空间,空间内布置景观小品,休息平台,健身设施,结合底商创造出丰富的公共空间,为居住者之间提供了交流场所。混合功能:每个组团都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集合居住、商业、活动服务等功能空间,为社区提供便利,也可将面积较小的公租房内的会客,活动等公共活动在组团内统一合理安排。
三栋超低能耗公租房位于公租房项目东北区域,首次在寒冷地区一类高层住宅上应用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技术,并针对小户型的公租房,形成包含装配式建筑系统、超低能耗外围护系统、热回收新风系统、地道风系统等一系列设计方法与技术创新。
超低能耗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立面设计是实现建筑高质量的前提。我们采用了本项目中已完成普通公租房的户型,有利于装配式装修的标准化,经过整合优化,共采用40平米和60平米三种户型模块,解决了共560套公租房的需求。
建筑由于规划布局的原因,主立面朝向化工路,南偏西超过了30度,西向遮阳成为建筑立面设计的重点。我们采用了固定外遮阳与活动外遮阳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在里面形成水平竖向外遮阳组合。通过无热桥的节点设计,解决了超低能耗建筑外包覆保温影响建筑节点的技术难点。
建筑的外围护设计方面,采用了装配式预制夹心外墙,集结构、保温、防火、装饰于一体,能极大提高外围护系统的耐久性。装配式外墙由外叶板、保温层、内叶墙三部分组成,内外叶墙板之间由拉结件进行连接。保温层采用聚氨酯复合真空板的新工艺,厚度控制在9厘米,达到了超低能耗的技术要求。结合传热系数达到1.0W/(m2·K)的被动窗,比普通居住节能建筑传热系数降低50%以上,隔声性能提升15%以上。
筑室内采用全装配式装修,结合超低能耗建筑特有的新风系统,可以及时把热量排出室外,考虑到较高热惰性的外围护系统,室外热空气也很难进入室内,保证室内较高的舒适度。考虑到项目用地18米深的现状基坑,我们为21#、22#楼设计了地道风系统,设计验算后,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可以调节空气温度4~6摄氏度,极大地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
本项目通过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相对75%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与基础建筑比较达到了90%以上的节能率。仅采暖一项,三栋楼的全年节能量合计118.62吨标煤,按照每公斤标煤产生2.77kg的CO2排放量计算,采暖期实现CO2减排328.58t。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质量,提升生产的效率,提高建筑的寿命,不仅大幅节能,也能够提供一个高度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