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然野趣的场所
长兴郊野公园是一座以“自然、生态、野趣”为特色的远郊生态涵养型郊野公园。项目位于长兴岛郊野公园花溪湖畔北侧,与公园的主入口隔湖相望,被一片高大茂密的水杉林环绕。该项目旨在为这片充满优质生态资源和归田野趣的郊野公园赋予一系列新的功能空间,在满足游客服务功能的同时成为整个公园新的激活点和展示“窗口”。S型的狭长基地轮廓为设计带来不小的挑战,而将近180米的沿湖景观带又为设计创造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尝试以一种顺应场所条件的方式来介入设计,希望整个建筑以相对轻松和自由的姿态融入环境。
02 山峦般起伏的屋顶
基于场所精神,我们希望设计中植入专属于崇明的记忆,那是有关海岛、船篷还有村落的记忆。我们用一个山峦般连绵起伏的大屋顶勾勒出与自然相融的天际线,再通过一个连续通透的界面让美丽的的花溪湖景渗透到内部空间,框景出一副徐徐展开的中式山水长卷。
整座建筑和自然环境形成一种“看与被看”的对话关系。当人们沿着湖畔向着游客中心行进的时候,曲折变化的轮廓会呈现出动态的变化,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意。在白天,连续的玻璃幕墙反射天光与湖景的变化,仿佛消隐在环境中;到了夜晚,内部透出的暖光与月色相映成趣,反向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在建筑内部,我们沿着景观最佳的南侧创造了一个连续开放的流动空间,屋顶的起伏同时也塑造了室内的空间变化——时而高耸,时而低落。灵活设置的二、三层空间也配合着屋顶的起伏,在通高空间处呈现出赋予张力的戏剧化体验,同时人在建筑中也能获得多样的观景视点。
03 共享包容的空间
为了让整个游客中心从空间层次到材料质感均有一气呵成之势,我们用统一的母题使得建筑室内外的设计语汇保持高度统一。郊野公园四季变幻的湖光山色,透过落地的幕墙倾泻而入室内,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动和辽阔。游客,活动,空间,自然在同一屋檐下拉开序幕。
游客中心东侧的二号楼以游客服务功能为主,包括游客接待大厅、休息区、文创特产展销区和快餐服务区。我们在展销区临近主入口的西侧设计了一个可以用作路演、发布或展览的大台阶——它既是连接上下空间的竖向交通,又能为集聚性的活动提供空间场所。楼梯以三角形为母题,通过一系列的转折和组合,大阶梯、踏步以及底部平台,以更大的体积存在感呼应了此处高挑开阔的建筑空间,共同生成了充满张力和力量感的立体雕塑,提供了可穿行及停驻的公共性交通空间。我们希望游客可以在此展开一系列的使用场景,突破传统公共空间重楼梯只是组织交通的功能属性,真正成为具备多功能复合性及凝聚力的重要场所。
西侧的一号楼以主题性活动空间为主,包括儿童娱乐区、咖啡书吧区、5G技术体验区、影音区、特色餐饮区和特展区。在屋顶最大的跌落处我们设置了一个三层通高的空间,这里是整座建筑极高和极低点同时存在的极具冲突感的空间,再配上一把雕塑感极强的造型楼梯,营造出一个趣味十足的展陈空间。我们希望赋予楼梯更多的可能性,并营造出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如木质栏板“爆裂”的瞬间被凝固一般。人的尺度感在行进中是变化着的,“上楼看看”的想法也会更具主动性和交互性。
我们将沿湖最好的南向景观面最大限度的开放给面向游客使用的公共空间,将所有的服务空间放置在北侧。由于整座建筑呈现出“带型”的空间逻辑,所有的被服务空间都会有专属的服务空间去提供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共空间呈现出最大包容性,能适应多样的空间使用模式。弹性包容的空间为未来的运营提供了无限可能 。我们期待游客在这里获得一种自由探索的体验感,所有的空间都是流动的、交织的、复合的,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让自己足够舒适的空间。
我们在一号二号楼室内最高挑的屋面交汇处,创造了“天光”可变视觉装置,可形成缓慢的光影变化,画面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生成,赋予了场所更广阔的想象力空间。
04 全景式的游客卫生间
一个游客中心是否具备足够的人文关怀,往往体现在对待卫生间的设计上。作为面向整个郊野公园使用的AAA级标准卫生间,我们打破常规将其放在景观最好的南侧沿湖面,并依景观面展开布置。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我们将男女卫生间的洗手台放置在面向景观的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前,让游客在镜前梳洗整理时可以同时欣赏到美丽的湖景。我们又将绿植元素加入到隔墙的设计中,让郊野公园独特的野趣引入室内空间。
05 与自然共生的策略
整个郊野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坚守着“场所精神”,为了充分呼应郊野公园的野趣,我们将材料的色彩控制在三种——木色、深灰色和白色。在背湖一侧使用的深灰色金属铝拉网,除了在形态上延续了折板屋面造型的体积感,更是作为爬藤植物的支架,建筑将会随着时间慢慢和场地生长在一起。
我们秉持着“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3500㎡的屋面上安装了光伏发电瓦,是目前已知的使用光伏发电瓦屋面的建筑里面积最大的。瓦片沿用了传统陶瓦的形式,采用深灰色的单玻三曲光伏瓦(汉瓦)作为光伏发电的主要材料,总装机容量约为317.6kw。根据项目所在地日照及光伏材料发电效率衰减情况分析,预估首年发电量为30万度,30年内年均发电量为25万度,30年总发电量约为750万度。除了自用外,还可以供给电网,带来一定经济价值。本项目作为2021年花博会分会场,也成为新能源应用的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