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9e/3e4b/3154/d400/0072/newsletter/_A5A3363.jpg?1644757653)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c9/3e4b/3154/d400/0078/newsletter/_A5A3824-3835_pano.jpg?1644757697)
背景
花房驿站为“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区“花开蒲汇塘”展场的主展馆。基地位于钦州路田林东路地块,毗邻徐汇区重要的水脉蒲汇塘。原址为在城市更新中需要拆除的花鸟市场,未来将建成绿地公园。花房驿站的建设成为地块整体更新的先导,为传统社区注入“绿色、艺术、共建”的理念。在有限的预算、有限的用地和有限的工期的前提下,花房驿站设计确定了建筑、结构、空间、材料、构造一体化设计的策略,最终成功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完成了109天极速搭建。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d9/3e4b/3197/ef00/007d/newsletter/_A5A4912.jpg?1644757711)
建筑与结构
考虑到艺术季期间和远期运营的弹性使用诉求,我们对于花房的原型进行研究,吸取了传统温室花房的经济高效结构特点,演绎出核心体量+空间网架的结构体系,形成大跨度的空间模式,营造出轻盈开敞的空间效果,呈现了外向的、迎接性的建筑姿态。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e4/3e4b/3154/d400/007c/newsletter/_A5A4989.jpg?1644757725)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9e/3e4b/3197/ef00/0075/newsletter/_A5A3351-3352_pano.jpg?1644757654)
支撑体系采用格构柱,消减了柱子的体量感,增加了视觉层次,与空间网架结合形成精致的构造节点,带有编织感的钢结构与通透开敞的空间相得益彰,钢结构本身成为建筑重要特色,同时节省了二次装修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12 的图像 16](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1f5/3e4b/3197/ef00/0074/newsletter/花房驿站线稿-4.jpg?1644757485)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ba/3e4b/3197/ef00/0079/newsletter/_A5A3552.jpg?1644757681)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15 的图像 16](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1ea/3e4b/3154/d400/0071/newsletter/花房驿站线稿-2.jpg?1644757473)
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底层空间在关键处设置灵活的折叠门,原本有限的室内空间得以蔓延到大空间中,让人们在使用上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建筑边界,而是真正从活动与展览的呈现效果出发,与建筑形成有机的互动。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室内图, 玻璃](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bb/3e4b/3154/d400/0076/newsletter/_A5A3680-3681_pano.jpg?1644757683)
立体漫游路径的设置模糊了室内外关系与层间关系,结合楼梯设置了不同标高的平台,让人们可以在屋内屋外自由穿梭,从底层可以漫游至屋顶平台,为布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流线。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c9/3e4b/3197/ef00/007b/newsletter/_A5A3812.jpg?1644757696)
材料和细部
建筑材料以钢结构、铝板、玻璃为主,强化轻盈现代的感受,色彩选择统一的低饱和度的自然绿色,让人们在空间中产生整体性的空间感受。细部上,结构体系与照明系统和遮阳系统一体化设计,为各类活动与建筑空间的互动提供了适宜的氛围。在艺术季期间可根据艺术活动的媒体形式进行调整,为远期使用者的需求保有了灵活度。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梁](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ab/3e4b/3197/ef00/0077/medium_jpg/_A5A3370.jpg?1644757668)
展望
花房驿站的建成将各类活动带入社区,外向型的空间模式吸引老百姓体验生活周边的新事件与新精神,在使用中体验到随机性与诗意;建筑整体呈现出的与使用者对话的姿态,进一步加强了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艺术季的举办为花房驿站注入了事件性的特征,艺术季期间沙龙、展览、休憩的功能未来将被养花、观花、买花、聚会、喝茶等不断涌现的新的诉求所取代,设计留有创造性的空间,更需要社区居民和运营者在此基础上的协作与共同努力,“花开蒲汇塘”,花房驿站将成为蒲汇塘畔新的文化艺术与市民生活聚集点。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d8/3e4b/3154/d400/007a/newsletter/_A5A4984-4985_pano.jpg?1644757711)
![花房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209/02ad/3e4b/3154/d400/0074/newsletter/_A5A3426.jpg?164475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