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的场景挑战
临港新片区不同于上海市域城区,在新城建设之初就具有更高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近年来,临港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新城框架形态:人口集聚效应明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基本完备,数字城市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并努力实现“15分钟生活服务圈”全覆盖,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标杆。作为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临港样本展的参展作品之一,骑行驿站着眼于契合临港未来生活方式与空间特征的“骑行运动”,作为体验临港的未来生活态的空间体验节点而设计。
降低碳排放量——以竹、钢为主导的低碳体系
未来生活态与绿色城市建设的低碳体系的全方面覆盖是临港新片区的目标之一。作为骑行的庇护小站与城市家具服务系统节点之一,骑行驿站的结构体系从一开始就以钢木结构来降低碳的排放量。从主要材料的生产加工、材料设备运输、建造过程以及建筑运营考虑低碳绿色建造。
面对已经完工的场地,骑行驿站的建筑基础采用对地面铺装最小的方式介入场地,采用200mm的工字钢作为基础,通过20mm的锚栓固定在地面上。摒弃传统需现场灌浇混凝土大板做基础,减少在施工与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现状场地是已经完工的路面,也为实现无混凝土基础提供可能性。
建造过程采用高效的装配式建筑,其生命周期可减少碳排放40%以上,是建筑业实现“碳峰值”和“碳中性”的重要技术路径。建造过程也有较好的降尘效果,节约水、电等能源,同时实现了建筑节能环保的初衷。
轻介入的装配式竹木结构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建筑能适应需要微更新的城市,在现场条件限制下,以最轻的介入与场地结合。骑行驿站以竹木结构为主体的装配式建造,并通过下料优化和构件重复利用提高材料利用率。
穿插式停放
结构立杆的间距设置为适应自行车轮子,可轻松插入停放,小朋友也能轻松将自行车停入其中,在平时没有专业赛事需求时也能满足附近居民的停放需求。
悬挂式停放
悬挂式自行车停放方式,适用于举办专业公路自行车赛事时,专业自行车无法独立停放且自重小,可以在悬挂在横杆上,实现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存贮与停放。悬挂横杆通过螺栓以及强力磁体的组合旋转,平日未举办活动时可以进行收纳。
一个与自行车相关的驿站
出挑的木制辐条在空中掠过,形成流畅的曲面。
结构
在木料的组接方式上,建筑师将木料交错叠压并咬合,使木结构的承重和维护体系合二为一,“编织”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从而可以取消斜撑。这样直接的构造方式使建筑结构获得了视觉上的确定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