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向鸟瞰:作为多代建筑的最新成员,花之家表达了对邻近的乡土建筑及农业环境的敬意,并反映了当地地平线上起伏的山脉形态 © Iwan Baan + 33
面积
该建筑项目的领域
面积:
326 m²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2020
摄影师
南侧鸟瞰:场地周围环绕着数百英亩的农业用地,建筑则可以直接看到远处的正在运作的农场及伯克希尔山脉,同时设计师也受到了这些景致的启发,将木制凉亭常用的环形布局概念运用在此,从而捕捉来自各个方向的景观 © Iwan Baan
“花之家”由六个“花瓣”小屋体量围绕中央开放庭院,小屋相互紧扣、组合形成“花”型建筑,它通过与当地自然景观及平面布局的动态互动,重新诠释并拓展了玻璃屋的类型定义。
西立面:该项目以其与自然环境及本土背景的灵活互动再次定义了“玻璃屋”的形式。并通过双层同心的玻璃幕墙兼容了别墅向东、向西的景观,同时也保留了房屋在冬季阳光照射下的热效应 © Iwan Baan 立体平面 向东看的庭院景观:其中,原生植物布满了中央花园庭院,同时,这一空间在夏季提供了遮荫和微风,而在冬季,落叶树则为室内引入冬季阳光,并且,庭院的景观护坡道也将为房屋全年提供保温 © Iwan Baan
花之家建筑部分嵌入山坡中,因此其场地地形也为房屋提供了一定的隔热,并让室内空间可以有着从开放至封闭、从公共到私密、从地上至地下的动态氛围变化。此外,在场地向西的坡道上部,建筑天窗照亮了卧室及卫生间,而在向东的坡道底部,则有更多的公共区域可以借由落地窗向周围的景观开放。
从客厅和厨房的连接处看往东方的地平线:公共空间打造了充满戏剧性的全景景致,并鼓励着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及欣赏 © NO ARCHITECTURE 平面图 © NO ARCHITECTURE
在平面上,六朵如花瓣般的小亭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朝向,由此最优化一年中来自不同角度的太阳光线,并创造不同隐私度的空间。同时,它们各自的悬挑式屋顶檐篷也具有不同的旋转角度,从而为建筑提供了对极端天气的防护,也为室内空间打造了被动遮阳设施,并拓宽了室内向室外过渡的戏剧性“框架”。
起居室朝向客房小馆的视角:阶梯式混凝土结构墙遵循着起伏的地形,并让室内空间可以有着从开放至封闭、从公共到私密、从地上至地下的动态变化,由此也调节了内部空间的氛围 © Iwan Baan 剖面图:建筑在场地向西的坡道上部,天窗照亮了卧室及卫生间,而在向东的坡道底部,则有更多的公共区域借由落地窗向周围的景观开放 © NO ARCHITECTURE
在结构设计上,花之家中的每一个分支都犹如密斯式伞状分析图一样运行:由六个体块组合而成的建筑有着朝所有方向开放的檐篷,其下方则为一整块暴露于地面上的混凝土地基。建筑所受的竖直向力由承重窗框支撑,而藏有混凝土剪力墙的 T 形及 L 形的核心筒则对其进行横向稳固。
© NO ARCHITECTURE 立面图 © NO ARCHITECTURE
建筑将浴室、储藏室及机械设备设置在上述的结构核心筒中,由此最大限度地探索了可用空间,同时极少化了建筑中的实墙体量。在最终的设计中,无柱的室内空间解放了内部的流线,并保有庭院内部景观与室外远景间的清晰视野。同时,建筑师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整合、清晰化建筑组件可能会有的不同轮廓,从而寻求极简结构体系所能创造的丰富空间体验,并突出了建筑内外的景观及多样的功能区划。
朝向主卧小馆的北视图:建筑部分嵌入山坡之上,不仅提供了隔热效果,也让室内空间可以有着从开放至封闭、从公共到私密、从地上至地下的动态变化,从而调节其中的氛围 © NO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