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年份: 2022
在巴以冲突所带来的生活停顿下,当地政权不再设想迅速恢复和平的局势。有趣的是,在巴以冲突历史上最激烈的时期,人们总是讨论“和平进程”:其字里行间就透露了与和平本身的距离之远。因此,非政府的组织必须采取武力以解决问题,由此直接行动、避免冗长的过程。
在这一势头下, Studio Malka 打造了“墙之城”——一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分隔墙的线性城市,一个继巴黎“自卫”项目的逻辑性后续。该项目的灵感来源于《跨乌托邦(Utopies Croisées)》一书中已故建筑师 Yona Friedman 的谈话与项目。
“墙之城”跨越了边界或宗教,打造了一个“再统一”的空间,并成为领土与其人民之间的纽带。这一线性城市旨在建立于约旦河西岸的分隔墙上,从希伯伦(Hebron)、经由伯利恒(Bethlehem)和耶路撒冷、径直延伸至洁宁(Jenin)。
约旦河西岸隔离墙这个所谓的安全壁垒原建于 2002 年,并被国际法院于 2004 年定义为违反国际法的非法建造。
为了应对压迫、并意在创造一个可以替代当前政策的方案,自发性群体积极抵抗组织 PRA(Pocket of Active Resistance)希望在不见未来的持续性政见不同及暴动之下,可以建立一个属于生命和辩论的新系统。
这座线性桥型城市由模块化单元组成,而 PRA 则通过集合当地及国际活动家及和平倡议者快速形成了一个社区。“墙之城”意在将 730 公里长的隔离墙包围。以此建立安全区,并为举办论坛和集会提供足够的保护空间,从而能够让人们在此商讨、创造可替代的政治方案。项目意在平定墙的空间,并立足在分离人民的墙上,居住在这片“无人之地”,由此逐渐将和平推向西岸全线、乃至整个地区。
PRA 既是国中之“国”,也是旨在建立必要分裂、为发展自治区域提供庇护所的“反叛”组织。“墙之城”建立了一种“另类社会体(alter-socius)”,以社区宪法政体(Politeia)之义畅想政治措施。由此,约旦河西岸分隔墙成为了统一抵抗的共同空间,在自我宣誓的人群与自我调节的独立和平主义国度间建立了连接,以此应对在整个地区内大量遍布的极端主义政权及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
译者:黄菁菲 Jingfei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