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主页

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Ankitha Gattupalli

印度建筑师和作家,从事空间、生态和社区之间的交叉研究。

BROWSE ALL FROM THIS AUTHOR HERE

公共艺术如何塑造城市?

希腊博学家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曾经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要去表现事物的外表,而是其内在的意义”。世界各地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试图通过向市民提供意义感和认同感来寻求实现这一目标。公共艺术以壁画、装置、雕塑和雕像的形式与博物馆外和公共领域的观众互动。这种艺术呈现了一种集体重新定义社区、身份和社会互动等概念的民主方式。

公共艺术如何塑造城市? - Image 1 of 4公共艺术如何塑造城市? - Image 2 of 4公共艺术如何塑造城市? - Image 3 of 4公共艺术如何塑造城市? - Image 4 of 4公共艺术如何塑造城市? - 更多图片+ 1

EPCOT 艾波卡特:华特·迪士尼的新城市主义城市

在象征着迪士尼世界的艾波卡特(EPCOT)的地球号宇宙飞船历险(Spaceship Earth)的网格球体和世界文化展览之下,埋藏着一个对于乌托邦城市的愿景。最初的艾波卡特,是一个围绕创新而建立的社区,也是华特·迪士尼最后具有远见的项目之一。迪士尼对无序的城市蔓延感到困扰,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有关可以推动美国进步的城市肌理的大胆想法。“明日之实验性原型社区”是华特·迪士尼应对美国城市衰败的解药。

EPCOT 艾波卡特:华特·迪士尼的新城市主义城市 - Image 1 of 4EPCOT 艾波卡特:华特·迪士尼的新城市主义城市 - Image 2 of 4EPCOT 艾波卡特:华特·迪士尼的新城市主义城市 - Image 3 of 4EPCOT 艾波卡特:华特·迪士尼的新城市主义城市 - Image 4 of 4EPCOT 艾波卡特:华特·迪士尼的新城市主义城市 - 更多图片+ 3

印度手制遗产与生态材料,应对气候变化

印度人的生活传统贴近大地,他们的文化是由与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塑造的。印度艺术和手工艺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的形式,哲学和存在。本土地景唤起了居民社群的艺术敏感性,并通过不断发展的工艺实践,满足了实用和仪式的需求。生态和文化的交叉性通过祖先的工艺形式显而易见。

印度手制遗产与生态材料,应对气候变化 - Image 1 of 4印度手制遗产与生态材料,应对气候变化 - 主图印度手制遗产与生态材料,应对气候变化 - Image 2 of 4印度手制遗产与生态材料,应对气候变化 - Image 3 of 4印度手制遗产与生态材料,应对气候变化 - 更多图片+ 4

Z 世代宣言:少即是无聊

21世纪20年代已经来临,Z 世代凭借大胆的视角以及更大胆的美学向世界宣告着他们的到来。Z 世代在自己的身份认同下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他们在充满意见的互联网上成长,经历了混乱的疫情封锁时期;他们带来了文化的转变,有机的形状、多彩的元素和冲突的模式在艺术、媒体、时尚和室内设计中占主导地位。这一趋势正在甩开曾经盛行的极简主义,将文丘里的名言喊做“少即是无聊”的口号。

如何设计一座“好玩”的城市?

人道的城市以人和场所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社区因共享资源、公共空间和一个对社区当地的集体愿景而繁荣兴旺。为了培育快乐和健康的城市,设计师和公众将场所营造的方法应用于城市环境。场所营造——有意义的场所的创造——强烈地依赖于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来有效地产生充满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如何设计一座“好玩”的城市? - Image 1 of 4如何设计一座“好玩”的城市? - Image 2 of 4如何设计一座“好玩”的城市? - Image 3 of 4如何设计一座“好玩”的城市? - Image 4 of 4如何设计一座“好玩”的城市? - 更多图片+ 2

自然与城市共生

对于建筑师们来说,大自然一直都是缪斯般的存在。我们可以在各种的人造建筑物当中看到来自自然界的形与色。建筑的塑造也离不开风和太阳、地形和植被的影响介入。虽说建筑源于大自然,但在这个万物更新的世界中,建筑楼宇却被看作是一成不变的无生命体。以人类为中心的混凝土 "丛林 "里缺乏生命,人类与自然环境被隔离开来,如此造成的生态失衡更是以流行瘟疫为典型体现。如果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没有界限,城市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自然与城市共生 - Image 1 of 4自然与城市共生 - Image 2 of 4自然与城市共生 - Image 3 of 4自然与城市共生 - Image 4 of 4自然与城市共生 - 更多图片+ 5

逐渐消失的类型学空间:印度门廊

一个古老的印度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半神 Hiranyakashipu 的故事,他获得了不灭的恩赐。他希望自己的死亡永远不会被任何武器、人或动物造成、不在白天或夜晚,不在他的房内或房外发生。为了停止他的愤怒行为,毗湿奴让一位半人半兽在黄昏时分在他家门口的门廊杀死了这位半神。

门廊建筑空间对印度人民来说一直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日常活动中常常出现这种过渡空间,如庭院、楼梯和门廊。房屋的入口被所有社会背景的印度人所敬重。在这个国家多种多样的景观中,过渡性的入口空间的两侧都有独特的入户前廊,将街道和房屋融合在一起。

逐渐消失的类型学空间:印度门廊 - Image 1 of 4逐渐消失的类型学空间:印度门廊 - Image 2 of 4逐渐消失的类型学空间:印度门廊 - Image 3 of 4逐渐消失的类型学空间:印度门廊 - Image 4 of 4逐渐消失的类型学空间:印度门廊 - 更多图片+ 1

如何设计性别中立卫生间?

“创建一个平等的城市意味着每个公民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国家建筑师 Wanda Dalla Costa 注意到都市社会的变化后表示。建筑师和公众已经开始承认公共空间中以性别为驱动的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地区一直是 LGBTQ+ 社区受到歧视和危险的场所。在公共空间展示性别议题,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建筑师和规划师需要为此设计平等的环境及空间。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如何设计性别中立卫生间? - Image 1 of 4如何设计性别中立卫生间? - Image 2 of 4如何设计性别中立卫生间? - Image 3 of 4如何设计性别中立卫生间? - Image 4 of 4如何设计性别中立卫生间? - 更多图片+ 3

如何设计一座瑜伽建筑?

生活在城市环境中处于很多要求之下。忙碌和竞争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压力感到麻木。城市地区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表现出明显的缺乏私人联系的现象。玫瑰色的城市灯光和摩天大楼被不断上升的压力水平刺痛,这给建筑师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建筑空间如何作用于健康?

如何设计一座瑜伽建筑? - 更多图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