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主页

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HE Shen 何珅

BROWSE ALL FROM THIS AUTHOR HERE

gmp建筑师事务所获上海杨浦区德法学校设计委托

第一届中国空间句法学术研讨会(Conference on Space Syntax in China)——数据时代的分析与设计

第一届中国空间句法学术研讨会(Conference on Space Syntax in China)——数据时代的分析与设计 - Image 2 of 4
Courtesy of 英国空间句法公司
第一届中国空间句法学术研讨会(Conference on Space Syntax in China)——数据时代的分析与设计 - Image 1 of 4
Courtesy of 英国空间句法公司

第三届SUNRISE杯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评审揭晓!湖南大学学生拔头筹

2015年10月24日,“SUNRISE杯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作品评审会在郑州天鹅城国际饭店虢国世家厅成功举办。由9名国内知名建筑师评委组成的评审团从来自全国各地的131组作品中,最终选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5组,优秀奖10组及入围奖13组。一等奖得主为来自湖南大学的蓝萱、周水姣、徐嘉韵,作品为“时空的叠映| 窗口下的胶片住宅”。

Burning Man狂欢节:欢迎来到现实版Mad Max和Instant City

Burning Man狂欢节:欢迎来到现实版Mad Max和Instant City - Image 1 of 4Burning Man狂欢节:欢迎来到现实版Mad Max和Instant City - Image 2 of 4Burning Man狂欢节:欢迎来到现实版Mad Max和Instant City - Image 3 of 4Burning Man狂欢节:欢迎来到现实版Mad Max和Instant City - Image 4 of 4Burning Man狂欢节:欢迎来到现实版Mad Max和Instant City - 更多图片+ 18

扎哈·哈迪德:新晋“高层女王”在北京

扎哈·哈迪德:新晋“高层女王”在北京 - Image 1 of 4扎哈·哈迪德:新晋“高层女王”在北京 - Image 2 of 4扎哈·哈迪德:新晋“高层女王”在北京 - Image 3 of 4扎哈·哈迪德:新晋“高层女王”在北京 - Image 4 of 4扎哈·哈迪德:新晋“高层女王”在北京 - 更多图片+ 12

李锦沛:第一个将“中国风格”引入美国的建筑师

李锦沛:第一个将“中国风格”引入美国的建筑师 - Image 1 of 4李锦沛:第一个将“中国风格”引入美国的建筑师 - Image 2 of 4李锦沛:第一个将“中国风格”引入美国的建筑师 - Image 3 of 4李锦沛:第一个将“中国风格”引入美国的建筑师 - Image 4 of 4李锦沛:第一个将“中国风格”引入美国的建筑师 - 更多图片+ 9

概念商业广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正式启动!

2015年9月26日,中国首个“概念商业广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在2015北京设计周“为城市而设计国际建筑高峰论坛”上正式启动!本次竞赛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万达集团商业规划院主办,中国建筑中心(CBC)、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由国际建筑大师丹尼尔·里伯斯金以及哈佛大学建筑设计研究生院院长伊纳克·阿巴罗斯分别作为专业组和学生组的评审主席。竞赛将面向国内外建筑事务所以及广大建筑系学生,采取自由报名、公开竞赛的方式进行作品征集。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为什么我们想把《细部文化》这本书推荐给中国读者?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不断加快,物质的极大丰富促使“人”的精神需求也不断的提高。 人对物质世界的需求首先体现在“衣食住行”。 单就这个“住”字来说,是与建筑学密不可分的。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开始趋向多元化,且不再仅仅是针对功能性方面的要求。 另外,现今世界更加丰富的信息方式传播,让国内的建筑师眼界开阔起来,也明确了自身专业素质与国际建筑水平存在的差距。 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仓促和误解……

有人认为中国建筑师内在的人文修养和责任感的缺乏,导致建筑设计本身的逻辑偏移,我不能苟同。不可否认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亦不可否认国内设计师的水平增长很快,从当代各大设计奖项获奖的名单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建筑师的姓名正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但同时这也折射出当今中国建筑设计界的一种浮躁——当你真正接触过国外同一领域的从业人员,深入了解过他们的状态,也许就不得不更冷静面对自己的建筑设计产业的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