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状况为中国当代建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长环境,而上海作为中国主要的设计中心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阅读中国当代建筑的理想切入点。
身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首任院长的建筑师阮昕,定居澳大利亚二十五载,实践教学,浮生道途,思辨历史,学跨东西。在以下与笔者张益凡(YF)的访谈节选中,阮昕谈及了沟通媒介、建筑史观,以及人学根本等内容。
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状况为中国当代建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长环境,而上海作为中国主要的设计中心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阅读中国当代建筑的理想切入点。
身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首任院长的建筑师阮昕,定居澳大利亚二十五载,实践教学,浮生道途,思辨历史,学跨东西。在以下与笔者张益凡(YF)的访谈节选中,阮昕谈及了沟通媒介、建筑史观,以及人学根本等内容。
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状况为中国当代建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长环境,而上海作为中国主要的设计中心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阅读中国当代建筑的理想切入点。大型设计机构在上海城市建设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其中国有设计院这一中国特色的设计力量举足轻重。作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的曾群,身处机构核心位置,操刀众多重要大型设计,亲历中国当代建筑演进。在以下与笔者张益凡(YF)的访谈节选中,曾群谈及了机构状况、发展历程,以及个人立场等内容。
作为一名建筑师,无论获得多少支持,你总是感觉自己一人在前线战斗。——张轲
中国的GDP增幅经历了25年以来的最低值,这很可能是中国步入一个全新时期的征兆和开端。对于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建筑市场和学术领域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了反应。作为受邀参加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6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主题展“前线报道”(“Reporting from the Front)的三个中国参展者之一,建筑师张轲在以下的访谈中,和采访者张益凡探讨了他对中国“前线”的看法、对建筑师社会责任的反思、以及对中国建筑未来走向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