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在刚刚落幕的亚运会中,浙大院参与了众多比赛场馆的设计,其中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是本届亚运会规模最大的新建场馆,同时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先进的棒垒球体育中心。本期 spotlight 我们采访了浙大院钱锡栋,讲述了从业多年的设计思考。

韩爽(ArchDaily):您的项目有文化建筑、体育建筑、康养建筑、校园建筑,还有综合体、高层建筑等等,建筑类型很多元,每次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吗?

钱锡栋(浙大院):建筑对于我们而言,并非单纯的物质容器,不同的社会语境赋予其特殊的使命和空间价值,建筑中美好的事物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给人精神的慰藉。这种信念使我们在面对多元化的建筑类型时,虽不刻意谋划固定的形式,但能在各个项目之间维系着无形的关联。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9 的图像 25
杭州市运河水陆交通集散服务中心. Image © 章鱼工作室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2 的图像 25
杭州钱江新城市政养护配套办公用房. Image © 赵强

这种联系始于我们关注人在建筑中的使用体验,强调建筑人文社交的特征。同时设计兼顾逻辑性与创造性,不追求彰显强烈个性的手法,也不被固有范式所束缚。例如我们对于公共空间的处理,有着功能与形式的考量,但会更多思考能否回应人在情感方面的诉求。很多人参观过我们的项目,评价能够感受到空间的这种丰富多彩,感受到一种充满活力和温度的人文氛围。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3 的图像 25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第二实验实训楼. Image © 赵强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4 的图像 25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第二实验实训楼. Image © 赵强

韩爽:您的项目更多是大型公共建筑,面向的是更广泛的群体,这就会存在不同的人的情感对建筑需求不同,您如何在设计中满足各种不同人的需求,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钱锡栋:人始终是空间的主角,我们设计很多开放包容的空间来回应不同人的诉求。它们是联系不同人的情感的催化剂,但不会拘泥于固定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情境取决于每个个体,可能是热烈的,也可能是沉稳的。就好比舞台上演的剧目未被物理界限所设定,能叙说无限的故事,“可能性”是这类空间的共同点。当然这类空间在不同语境有着独特的表征,不变的是情感的话语权,都在人的手中。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6 的图像 25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堂. Image © 赵强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7 的图像 25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堂. Image © 赵强

韩爽:三门剧院、智泉大楼、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三个项目成为了工作室实践的节点,那设计思路上的区别?

钱锡栋:三门剧院是一个城市中心区的文化地标,我们希望这个项目可以融合多种公共功能,将艺术与生活亲密的结合。因此我们将几何玻璃体镶嵌于雕塑般的基体中,借以虚实结合的手段,毫无保留的展示精彩的内部活动。尝试将自由的形态赋予公共文化建筑,让大家印象深刻,带来文化上的独特气质。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7 的图像 25
三门剧院. Image © 赵强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6 的图像 25
三门剧院. Image © 赵强

智泉大楼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内,周边很多都是保护建筑,其中一幢还是有50年以上历史的红楼。项目需要和玉泉校区的尺度、脉络相协调,锚固于场地肌理之中。同时,我们也希望在这样高密度的老校区中,创造更多的交往空间。因此我们将建筑底层架空,垂直方向上设置层层绿化,让师生愿意驻足,塑造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立面材料使用了与校区建筑风格相吻合的清水混凝土和陶土板,漫步于校园,你会觉得新建筑与老校区浑然一体,我想这也承续了校区的历史记忆。

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我们希望打破传统体育建筑带给人们相对封闭的刻板印象,营造一种开放的体育社区的状态。项目位于绍兴棒垒球未来社区,身处核心区位,我们不希望体育场馆割裂社区间的联系,而是成为驱动社区活动的发动机,与城市、社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赛后还会引入更多的商业业态,营造活力街区,空间功能可变性强,实现赛时赛后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是公园,是购物中心,更是一座具有亲和力的体育综合体。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22 的图像 25
棒球未来社区区位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0 的图像 25
棒球场航拍俯视. Image © 赵强

三个节点项目也可以看出我们对人文社交的不断思考,从命题属性的观演建筑,到老校区中新建项目的历史反思,最后对体育建筑的拓展突破,为建筑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探寻不同的可能。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1 的图像 25
余晖下的棒垒球场. Image © 赵强

韩爽:如今我们都在提到一个概念,就是“日常建筑”,您觉得棒垒球场馆中如何做到日常?

钱锡栋:我们设计的不止是场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是孤立冰冷的赛事场地,而是与周边环境紧密交融的、尝试创造多样化生活情境的空间容器。它是一座谦虚的建筑,平易近人,吸引人们通过各个方向的联系通廊和公共平台自由地到达,全方面地融入城市生活。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在日落时分,居民沿着滨水步道到达此处,很多人在公共平台上散步、玩耍,不一样的人可以在此相遇交流,非常休闲,也非常自然,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我觉得这些情景片段能够很好的表述棒垒球场馆中的日常,建筑成为了联系彼此的纽带。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23 的图像 25
与城市周边联系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4 的图像 25
罩棚下的二层公共平台. Image © 赵强

韩爽:这个项目有哪些技术上的突破?

钱锡栋:整个项目最大的亮点为轻盈通透的罩棚,所以我们给项目取了亲切的昵称——“云之翼”,罩棚如云,舒展如翼。为呈现诗性化的细节,它本身含有许多高技的成分,是多专业协同的参数化设计成果,可谓技艺成就建筑之美。

罩棚采用膜结构,采光通风良好,并且把分散的建筑单体整合起来,围合形成遮阳挡雨的交往空间。膜结构的形态结合雨水路径分析,这对排水设计提出了严苛的挑战,我们经过数次模拟才得到满意的结果,最后呈现的形态做到了兼顾形式美与逻辑性。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24 的图像 25
膜结构雨水路径分析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25 的图像 25
膜结构分析图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5 的图像 25
轻盈的膜结构顶. Image © 赵强

支撑罩棚的“柱林”体系同样有一定的技术特色。“柱林”中含有多种柱径,例如200mm、400mm、500mm等尺寸,不同柱径类型暗示着不同的功能,包括结构柱、排水柱、设备暗管柱等。在此,结构工程师尝试了很多技术的突破,实现了非常纤细的钢结构柱,项目也获得了中国钢结构金奖。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3 的图像 25
细柱支撑起罩棚. Image © 赵强

韩爽:接下来有哪个项目值得期待?

钱锡栋:我们的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新院前段时间刚刚竣工,是一个服务于精神和智力障碍等特殊人群的项目。电影《飞越疯人院》所关注的便是这类弱势群体。我第一次去福利院旧院区调研时,便对他们深有触动,大部分人一出生就被父母所遗弃,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成年后转移到第一社会福利院。他们中的极少部分会走向社会,但福利院生活的经历,对他们而言,是难以忘怀的记忆。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中。我想通过实践回应这份责任与感动,让设计充满温情和爱。

项目位于杭州良渚,背山面水,自然环境优越。我们设计的建筑提供了非常多的公共空间,让服务对象走出房间,有交流,有活动。房间虽然满足管理的特殊要求,但我们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取消传统保笼式的栏杆,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夹胶玻璃窗,减少他们的约束感,让他们可以看到户外山清水秀的图景,让禁锢的心灵回归亲近自然的状态。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8 的图像 25
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Image © 毛联平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19 的图像 25
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Image © 毛联平

还有杭钢遗址公园,它是承载杭州几代人记忆的空间,但如今是遗弃的工业废墟。我们与家琨老师、TLS合作,让老工业遗址重新焕发生命,置入全新业态功能。项目建成后,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城市公园,有着成熟的配套服务,与城市生活全方位融合在一起。期待在新与旧的碰撞中,项目能延续历史记忆,为周边区域注入充沛的活力。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20 的图像 25
杭钢遗址公园. Image © 杭州运河辰祥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21 的图像 25
杭钢遗址公园. Image © 杭州运河辰祥

韩爽:从业这么多年,您如何定义建筑?最在意建筑的哪些方面?

钱锡栋:一个造价昂贵、造型别致的建筑并不一定是个好建筑,建筑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好的建筑总能回应人的情感,有故事,有情境,也有哲思,同时它又质朴、温和、具有人文感和恰当的尺度,我认为这才是建筑的特有价值。利用现有的建造技术、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综合考量工程的经济性,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出一个最优解,使建筑拥有较高完成度的展现,这是建筑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方向。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 8 的图像 25
杭州上塘单元小学. Image © 柯剑波

图片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关于这位作者

# 标签

引用: 韩爽. "“不止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专访浙大院钱锡栋" 23 10月 2023.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8669/bu-zhi-shi-jian-zhu-geng-shi-chong-sheng-huo-fang-shi-zhuan-fang-zhe-da-yuan-qian-xi-dong>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