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全球新闻中频繁出现令人震惊的气候灾难案例。从上个月南巴西的洪水、引起特别关注的热浪和森林火灾,以及干旱和气旋。这场悲剧导致超过五十万人无家可归,这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包括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形成了对环境不负责任的城市。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位于北京土人设计的创始人——景观建筑师俞孔坚的工作获得了国际关注和认可,其中包括获得2023年康涅利亚·汉·奥伯兰德国际景观建筑奖(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ize, 简称 Oberlander Prize )。他的“海绵城市”理念旨在应对和预防面临加速气候变化的城市洪水,在2013年已被采纳为中国的国家政策。这种方法优先考虑大规模的自然基础设施,如湿地、绿道和公园。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2 的图像 9《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3 的图像 9《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4 的图像 9《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5 的图像 9《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更多图片+ 4

在接受ArchDaily采访时,俞孔坚提倡改变心态,将景观设计视为城市的功能性而非仅仅是装饰性的方面。他就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球所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基本的反思和建议。以下是采访内容。


相关文章

里约格朗德苏尔州的洪水:非韧性城市的悲剧

ArchDaily ( Camilla Ghisleni, 以下简称 AD ):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将景观设计视为功能性而非仅仅是装饰性。这也涉及文化的转变,其中景观不再被用户 被动地欣赏。这种对景观的理解如何改变,这种心态转变有多重要?

俞孔坚:是的,这是一次心态的根本转变,也是景观文化的一场革命性转变:我们如何表达景观、如何评估景观,以及如何设计和改变景观。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一切都随之改变,这导致了新的景观文化的产生。这包括新的景观解读语言、设计、干预技术,甚至是一种新的美学,我称之为“大脚美学”,与传统的“修剪过的小脚美学”相对立。这个隐喻指的是中国传统的缠足习俗,为了追求美而牺牲了自然、不受束缚的脚的功能性。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6 的图像 9
明湖湿地公园 © 土人设计

AD: 您的项目中的“农业美学”灵感来自于中国农民的传统农业。为什么在设计景观时查看历史和古老技术很重要?

俞:无论景观建筑师处理何种类型的景观,从残留的荒野和农田到城市开放空间和后工业景观,都需要将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整合为一个可持续的和谐整体。这就导致了约翰·莱尔( John Lyle )所设想的深度形式景观,这是治愈人类与自然疏远关系的体现。这种深度形式需要人类活动和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没有比农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了;然而,这种深厚的联系在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一直到新数字时代的现代化中基本上被破坏了。因此,研究历史上以及当下农民如何通过他们的传统耕作实践改造他们的自然景观,从而发展出各种鼓舞人心的深度形式,这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7 的图像 9
明湖湿地公园 © 土人设计

AD: 您如何定义景观建筑在气候变化新时代中的作用?

俞: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发生的媒介。它覆盖了全球表面的广大区域,支持着洪水、干旱、火灾、海平面上升和生命的存在,同时也是人类几乎所有生活和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包括农业、采矿、建筑和交通等。

“气候变化意味着景观的改变,反之亦然。景观建筑字面上意味着通过设计来转变和改变景观的艺术。改变景观就是适应或对抗自然过程,减轻或放大由气候变化引起或正在影响的自然过程。”

因此,在气候变化适应、缓解和社会转型这三大支柱方面,景观建筑在气候变化时代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引自2014年5月在梵蒂冈由教皇、主要城市市长和州长签署的《气候变化适应性的全球协议》,我很荣幸成为代表景观建筑和建筑领域的唯一共同作者。)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9 的图像 9
河北秦皇岛红丝带公园 © 土人设计

AD: 考虑到我们的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将景观作为基础设施理解可以解决其中的一个特定方面吗?

俞:首先,将景观视为基础设施应该理解为基于自然的基础设施或生态基础设施,它们为市民提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包括供应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以及文化和精神服务。将景观重新定义为基础设施意味着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全面解决我们城市当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这包括适应措施,如用于雨水管理的绿色海绵、用于城市降温的街道树木和绿色屋顶,以及像城市农业、城市林业和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样的缓解策略。此外,它还包括社会转型,比如创建便于绿色生活的步行和自行车道。

在工业化和大规模城市化之前,景观被保护和规划为基础设施,用于居住、水管理、交通、通讯,甚至是满足社会和精神需求的空间。虽然作为公共空间的景观可能仍然被视为基础设施,就像美国奥姆斯特德(Olmsted)规划的那样,但景观的基础设施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混凝土城市主义所抹杀,或被基于工业技术和灰色基础设施所取代,特别是供水和排水系统以及通讯基础设施。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8 的图像 9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 土人设计

AD: 为什么您将城市景观定义为“生存的艺术”?

俞:仅仅因为城市或市区正在变成死亡陷阱——看看过去几个月的新闻就知道了——有多少城市被洪水淹没,又有多少人在风暴、洪水、城市热浪和城市污染中丧生?还要考虑到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有多少人在城市中被封锁并丧生!

“很明显,通过更明智地规划和设计城市景观作为挽救生命和适应气候的生态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我们可以立即挽救生命,并在长期内拯救地球(因为城市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贡献者)。”

比如在郑州市,两年前城市中心有300多人丧生。医院位于低洼地区,而附近的公园却位于高地,被建设成一个装饰性的花园,而不是本应处于低洼地区的绿色海绵。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4 的图像 9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 土人设计

AD: 在一次采访中,您说中国需要一场戏剧性的转变。“我们误解了发展的含义。我们需要发展一种新的系统、一种新的本土语言来表达土地与人类之间变化的关系。”这种新语言应该是什么,如何将其应用到不同国家?

俞:这种新的景观语言或新的景观文化是基于“大脚”概念:(1) 基于自然和气候适应的深度形式,而非装饰性和修剪整齐的浅表形式或虚假形式,必须满足生产性和生态功能性,气候适应性和气候积极性;(2) 为每一个人服务,而不是像传统花园那样仅仅为城市精英服务。因此,这种语言源自本地农民或古代生活经验,是基于自然的,需要适应当地气候和自然过程。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 3 的图像 9
明湖湿地公园 © 土人设计

AD: 对于由于最近洪水破坏而需要重建的巴西南部众多城市,您有什么建议?

俞: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验中学习,特别是其他国家和城市多次犯下的错误。在投资单一目标的混凝土大坝和防洪墙时要谨慎;它们曾经失败过,将来还会失败,注定会失败!相反,应该投资基于自然的综合解决方案,以创建一个较强气候韧性的地区和国家——一个海绵城市或海绵星球——这将更加经济、更可持续,并有能力全面解决多个问题。

图片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Ghisleni, Camilla. "《城市景观作为“生存的艺术”》:海绵城市理念倡导者俞孔坚专访" [Urban Landscape as an "Art of Survival”: An interview with Kongjian Yu, the Advocate of the Sponge Cities Concept] 24 6月 2024. ArchDaily. (Trans. July Shao)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7938/cheng-shi-jing-guan-zuo-wei-sheng-cun-de-yi-zhu-hai-mian-cheng-shi-li-nian-chang-dao-zhe-yu-kong-jian-zhuan-fang>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