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积: 1934 m²
- 项目年份: 2013
-
摄影师:Ken’ichi Suzuki
该L型公寓面向濑户内海,位于邻近村庄的斜坡上,此处平地受自然条件限制,缺乏供人集会的公共空间。鉴于客户提出的向造船厂工人提供企业住宅的要求,我们尝试利用崖壁顶端斜坡的地形优势,建造一所兼具居住和集会功能的公寓。我们依据地形准备了悬挑的空间结构,将建筑顶部作为露台向公众开放。直面濑户内海风光的露台与北面地形较高区域的道路间由宽阔的台阶联系。
- 船体结构形式
悬垂部分在斜坡上突出来宽阔而狭长的空间,创造出一个露台作为公共空间。并且通过在斜坡末端设置一个抬高作为必要的桩基,减少楼板受到的限制,以尽可能使场地宽阔。然而,形成此结构的必要条件是贯穿三层楼高度的墙体外表结构和在内面起到平衡作用的相同结构。三面主要外墙面高度设置为3层楼高(大约10米),较短的结构墙在每6000毫米的直角处,结合四块厚板形成瓦片的形式。得益于此,在成本资金的合理配置下,整座建筑将犹同巨轮结构外观的船体构成。
-连结区域
尽管建筑采用了高效利用场地空间的形式,但是,下层走廊通向深处的路径光线依然显得昏暗而且潮湿。该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建筑平台的两处采光天井可以向下通往所有的公寓房间,为下方三层中的公寓极大的改善了采光和通风条件,使公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在以不同的方式将建筑包装得如同混凝土块的同时,循环系统——大楼梯间,两处采光天井中的铁制楼梯以及室内走廊——也在逐步地完善。建筑金属配件采用镀镍技术以防止海风的侵蚀。公寓的循环系统旨在完美地迎合临近地区的环境,同时定义出广阔的空间,实现居住的可持续性,并利用公共空间成为城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未来景观
在满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要求的同时,这座建筑已经被誉为“和谐的形式”,它的实现将“自生建筑”这一概念表现得非常清楚简明,远不同于建筑环境下的复杂的建筑背景。在复杂场地上诞生的濑户公寓,其L状造型简单鲜明,像是一艘等待大海洗礼的大船,很好地契合了“濑户内海上的广阔空间”这一海港文化。建筑师的设计立意会有消失的一天,而这幢建筑将会被这地域传承,其被赋予的概念将作为新的海边景观吸收,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也是我们的意旨和愿望。
原文和内容版权:http://www.archdaily.com/
翻译来自:http://www.iarch.cn/,翻译:祝屾,刘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