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重要的是得体,而不是豪华与新奇”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设计师关肇邺院士访谈

邺院士领衔设计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李文正馆”(即图书馆四期)正式开幕,这让我们又有了一次机会走近关先生并了解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百年设计历史。4月20日,我们满怀崇敬之情前往关先生住所,进行关于清华图书馆一至四期建设背景的深入采访。

近百年前图书馆一期和二期的经典设计

图书馆建筑历史分期图

图书馆的“李文正馆”被称作图书馆四期,也就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最新落成的部分。一期建于1919年,由美国人Henry Murphy设计,包括一个书库、一个厅,还有阅览室。整体平面布局像一架小飞机。

图书馆一、二期平面图
图书馆一期照片.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到1931年,一期的规模已经不足以满足师生的需求,需要扩建,于是就建图书馆的二期,由杨廷宝先生设计。杨廷宝先生很巧妙地将一期的建筑“复制”了一个,最巧妙的是做了一个斜的连接体将一、二期连接在了一起。二期中间的轴线又呼应了大礼堂中心的轴线。

图书馆二期照片.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一期和二期外形做的一模一样,总入口在二期,前方建筑二层,后方建筑四层。两期建筑联合起来又可以很好地衬托大礼堂。

二期建成后,抗日战争就开始了,日本人将清华园作为了伤病医院,一二期图书馆是当时最好的房子,里面的书已经被撤走,日本人将其变为病房使用。

两万平米的图书馆三期怎样能不压过一千平米大礼堂?

图书馆三期照片.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抗战胜利后,关先生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之后关先生留校任教,期间去美国访问。访问归国,适逢图书馆又需要扩建,于是关先生受命再次扩建图书馆。一期到二期之间相隔12年,二期到三期建成却相隔将近60年。

关先生表示,他不希望做奇怪的东西,而是要得体,得体包括和谐、经济、适用,一个图书馆就应该像一个图书馆。整个这个区,建筑的主体应该是大礼堂。三期整个面积要求做到2万平米,一期和二期一共是7700平米。大礼堂只有1000多平米,这就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2万平米的建筑怎样能不压过这个大礼堂,也不抢过一二期的风头?

图书馆一、二、三期平面图

三期2万平米,体量很大,很容易做成出风头的建筑,但是关先生尽量避免这样。他认为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和谐,不只是建筑,整个社会包括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都需要和谐。因此他在整体上要求的是和谐。

但是三期从建筑细节看的话,可能与一二期不够“和谐”。因为一二期和三期设计所处时代不同,其中相差将近60年,在人们的观念上和经济条件上、在建筑界的世界潮流上,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就要“和而不同”。建筑四角上有四个连接体一样的建筑。在尺度上,让它们统一。

图书馆三期一层平面图

三期图书馆有一个庭院,尺寸为30*60米,在入口处做了四个灯,形成了阙的感觉。庭院内有一个水池和喷泉,起到了引导路线的作用。

关于青铜喷泉,还有一个小插曲。1922年毕业留美的校友们捐赠了一个青铜喷泉,放置在一期楼前。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四处搜刮铜,发现了喷泉,想运走,但是运到西门的时候,接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青铜喷泉就被留在了路边的草丛中,后来做三期的时候,又放到了图书馆的庭院内。

特色鲜明的四期

图书馆四期(李文正馆)鸟瞰图

一、四期基地情况

图书馆四期一层平面图

大概在2000年左右,图书馆要再次扩建。现在清华有九个图书馆,这个是总馆。关先生表示,他在做设计过程中考虑的所有问题,一是要得体,还有就是要和谐,和谐是得体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包括尺度大小、间距空间的比例关系。得体还有它的性质和地位——是主角还是配角。

二、地下室和下沉庭院

图书馆四期地下一层平面图

当年在做三期的时候关先生就提倡做地下室,但是甲方反对。四期的基地面积更小,但是使用面积还是要那么大,所以做地下室是必要的。而且现在大家的观念都改变了,都能接受地下室。

但是做地下室又有新的问题,一般都是一层地下室,现在要做两层地下室,应该如何利用。地下一层做一般使用,就必须要有窗户了,所以关先生将四期西侧的空地挖开了一层,做下沉庭院。这样的下沉庭院但虽然在国内还是比较少,但是在国外其实已经很普遍了。

图书馆四期下沉庭院.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在庭院的北侧马路对面是明斋,是杨廷宝先生的作品,所以关先生在明斋入口对着的地方做了一个亭子,作为下沉广场的入口。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有些浪费,因为真正会下去利用庭院的人可能会很少。

从图书馆四期北侧道路看向下沉庭院.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关先生虽然不能确定下沉庭院是否能够为人所用,但对地下的采光充满了信心。人们在图书馆四期的地下室向窗外看根本不会感觉自己在地下室。

下沉庭院的亭子和水.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四期北侧有一条沟,宽度大概有10米左右,是为了给四期的地下室采光的。沟的北侧是斜坡,南侧是垂直的,原本的设想是北侧缓坡是草坪,但是为了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避免水土流失,现在可能是梯田。

“和而不同”的设计思想

关先生主要的设计思想就是得体、和谐,与原来的房子要有很好的关系。在外形和体量上,体量大也不显得大,尺度感、轮廓线也都做到和谐。但是在细节上没有追求一致,而是“和而不同”。三期的几个入口处都加了一个拱的符号来表示和一期、二期的关联。

图书馆三期的窗户.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图书馆三期逸夫楼入口和喷泉.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现在的四期,立面的改变比较大,关先生的学生韩孟臻构思了现在的立面,关先生同意并进行了调整。他现在还比较满意,但就是觉得浪费了一点。现在的立面是两层,里面一层是玻璃,玻璃外有很窄的廊子,但是人不能使用,上面还有很多宽窄不一的柱子。

图书馆四期立面.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关先生认为,现在的建筑应该是和谐,但是也要不同,不要硬将不同时代的东西放在同一个时代。南方的建筑元素很多,可以组合配合。但是在北方很难做到这一点,设计师们现在力争做的新一点,但是四期不能做成江南民居,还是要得体,要像一个清华的图书馆。

“苛刻的环境更好想到方法”

清华园是美国福布斯评选出的全球最美的14个校园之一,上榜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的过渡非常和谐。关先生一直以来就是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关先生还表示,盖房子是需要,让他做是他的荣幸。有困难也没问题,尽可能去解决就好。而且他做设计有一个经验,凡是没有环境条件的,设计是难做的;反而是苛刻的环境的地方做设计,能够更好地想到做设计的方法。四期的室内做了四层楼高的玻璃墙,扩大了空间感,而且是斜的墙,就不会有压迫感。像这种就是有难题出来了,看设计者如何解决。

图书馆四期的玻璃幕墙. Image Courtesy of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三十年前做图书馆三期是关先生建筑生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那个时代去过美国的学者很少,对外国的了解也很少。因此,刚从美国回来的关先生就变成了了解国外的标志。1982年他回国并成为了建筑学会的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主任,每年会带大家讨论、参观和学习。

关肇邺先生手绘清华大学图书馆总馆效果图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关肇邺院士向我们介绍了图书馆的百年设计历史,对自己设计的图书馆三期和四期,从设计理念到具体的设计细节更是进行认真细致的介绍,采访后关先生还对稿件中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地批改。身为晚辈,感受到了关先生对建筑一丝不苟的精神、建筑大师的风范,“得体”的设计理念更是贯穿始终。能够亲自听关先生讲解图书馆建设的历史是非常荣幸的,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我们将采访整理成文,希望大家能够从文中感受到老一辈建筑师们做建筑设计的精神,希望对所有建筑同仁们能有所帮助。

来自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文章有删改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周咪咪. "“重要的是得体,而不是豪华与新奇”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设计师关肇邺院士访谈" 25 5月 2016.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788179/zhong-yao-de-shi-de-ti-er-bu-shi-hao-hua-yu-xin-qi-qing-hua-da-xue-tu-shu-guan-xin-guan-she-ji-shi-guan-zhao-ye-yuan-shi-fang-tan>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