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ArchDaily 报道的2016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我们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撰写人分别来自展览与现场装置的馆长。
建筑不仅处理形式问题,它也关乎数据和物质流、组织资源与动员能力;它组织的不仅是静态的东西,还是一个对过程的设计。若能理解到建筑是作为一种媒介参与到了为公共的连贯性而进行的物质空间的交流过程,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建筑可以通过剖面图、平面图或是大范围地图等工具来表达这种组织方式;而建筑师能够处理相当复杂的信息流。
波罗的海主题馆不只是试图为基础设施进行定义,更多的是希望界定技术设施与资源向关联的多种方式。 许多涉及这种关系的模型在本次波罗的海主题馆中展出。
通过波罗的海主题馆,我们不仅赞美统一的美好事实,也强调了一个信念:我们生活在一个碎片化的“欧洲项目”里,我们应该让人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欧盟可以被我们所用;它的概念可以被充实,可以被有意识地使用。欧盟有一个让人称道的原则,它通过基础设施连接着每一个人并循环着资源,这样人们之间就不再会有冲突。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通过空间组织来巩固我们的关系。
我们发现了想法或说是思维空间能够直接投射到物质空间。在波罗的海主题馆,我们关于统一都持有着这个受欢迎且抽象的想法。如果我们去看,在波罗的海之路(1989年一次以和平方式进行的统一游行)过后许多年,我们能看到当年的理想主义在逐渐变得物质化。
因此,在波罗的海主题馆通过一个展览,让我们试图去一并传递我们所有的关心与想法。真的,没有尝试建立一种完成的主题,仅仅单纯地去表达想法与事物间的关系;在一个空间里展示物件与手工艺,并将它们表达成一种物质展现。同时,我们共有一个想法,一个目标:去提炼出一种最适合波罗的海的空间形态。
The Palasport,波罗的海主题馆所在的建筑,是一座纯粹的野兽派建筑实例。建筑由 Giobatta Gianquinto 命名。他是一个威尼斯人,前意大利共产党成员,同时在1946年到1951年间担任威尼斯市市长。. Its Brutalist, cast in-situ bare concrete form carried the ethical program at the time it was built in 1977.建筑之后,一直伴随着传递建筑科技与社会目的发展的焦虑。Palasport 例证了当时最核心的建筑矛盾和一些列生命:让之前不可获得的社区得到规划和设计的空间。在这座历史名城的环境里,“运动的宫殿”有着一直新型的目的。它被高强度地用于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使用这个空间的过程很复杂,不仅与它的一年中的重点事件相纠缠,同时还为大众的庆典活动提供了一种宽泛的功能。也许建筑形式的道德层面,对能够增强波罗的海主题馆装置对于能够在长时间适应和改变形式的意义不是偶然。
波罗的海主题馆的馆长有 Kārlis Berziņš, Jurga Daubaraitė, Petras Išora, Ona Lozuraitytė, Niklāvs Paegle, Dagnija Smilga, Johan Tali, Laila Zariņa, and Jonas Žukausk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