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Copenhagenize Design Co, 标题为"Copenhagen's Fantastic & Stupid Bicycle Bridge Inderhavnsbro."
哥本哈根对于自行车基础设施的持续大量投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所不能比的。现有的行车路网已然非常成熟有效,但政府仍在继续添加一些重要链接,特别是在海港和运河上方。最新的加建之一,是一座在关键地理节点处横跨哥本哈根海港的内海港桥——丹麦语中称为“Inderhavnsboren”。它连接着经常出现在明信片上的 Nyhavn 海港与 Christianshavn 街区以及更南边的街区。它也是近几年新加入哥本哈根城市运输系统的十七处自行车天桥隧道之一。
这座内海港桥曾经因为问题太多而被搁置,点击本文阅读。但最终还是于2016年七月对公众开放。不要误解,我对于城市能在海港上拥有一个全新而现代的链接以满足骑行者和步行者的需求感到非常兴奋。我也非常高兴,骑行者的日使用量远远超过了所有预期的数字。政府预测日使用量为3000至7000人次,而最新的数据已经达到16000人次。这座桥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纵观全局,不好意思,我还是觉得 Inderhavnsboren 非常,非常得愚蠢。
它具备让人们通过水体的基本功能,但是相较于精致而历史悠久的城市文脉,这个笨重而巨大的体量完全是被放错了位置。对于桥梁可开合的简单需求及艺术形态的处理也过分复杂化。设计师 Cezary Bednarski 所属的事务所 Studio Bednarski 在两个国家设有分部,但这两个国家均已不再视骑行为主流交通方式。这件作品在尊重最基本的都市骑行概念以及既有的公共设施标准方面极其失败。或者说,Studio Bednarski压根就没把这些当回事。
这个缺陷百出的庞然大物,别名叫作“接吻桥“。建筑师将开合桥,平旋桥等千年来被证明切实可行的设计放置一边,执意把概念复杂化。桥的两端在中部连接,像接吻一般。一个放在事务所办公桌上天真美好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极其不可行的。
骑行过桥需要经过两个急转弯-两个减速弯。骑行者需要快速变道至中央然后再骑回到一侧。也许是桥体长度不合适或者连接处宽度的限制,让桥两侧“亲吻”的想法很难得以实现。而这个离奇的想法却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完全不顾及常识。在视觉上的噱头是,当桥向两侧打开时玻璃面板会变色。好棒哦(并没有)。
一个世纪以来,像减速弯这样的细节标准已经被推敲确定。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曲率骑起来最舒适安全。而 Inderhavnsboren 的减速弯所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不然下雨天人们也不会不走行车道而去抄近道。
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下桥处的滑痕。每次我过桥的时候都会停下来观察。下次你过桥时也可以仔细看看。总是会有新的滑痕,而这些滑痕止于玻璃围护前方。通过上方这张图片,你应该也能猜出原因所在。
人们骑到桥顶然后加速下行,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建筑师不擅长设计直线,于是他们猛按刹车然后撞上玻璃。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被撞飞过护栏掉到水里,但撞击的冲击力真的很大。
从上图的玻璃围护可以看出,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贴上了一个巨大的红白相间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此路不通。如果已经到了需要给某个设计上贴上警示标志的地步,那这基本上就是个次品。总结完毕。
Inderhavnsboren 上桥的坡度完全不遵守自行车公共设施的标准规范。点击此文,你可以了解大部分标准是如何在1920s至1930s期间被制订的。也许当建筑师想到“自行车”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职业自行车手的形象。我看过一些人下车然后走上坡,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骑上桥的。这个桥太陡了,根本不是为一个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设计的。甚至,建筑师都不屑去了解一下我们哥本哈根有近40,000辆载重自行车是带着孩子和货物的。
哥本哈根所有其他的骑行桥都会在桥体打开时,用简单的响铃声提醒骑行者和步行者。与此相对的是 Inderhavnsbro 上这些巨大的发声屏障,像是黑湖妖潭里的怪物,复杂得可笑。另一个细节是,人行道的台阶处没有坡道-在哥本哈根不常见-但是很必须。当然和其他噩梦般的问题相比,这个还是很容易解决的。
用市政基金去实验一个如此随意的设计真的合理么?这座桥同时得到某个慈善组织的基金资助-难道因为是免费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结合理性么?我可以非常正义地去批评搞砸这个设计的建筑师,但是别忘了,是哥本哈根评审会的一群评审投票通过这个设计案的,愚蠢的人还真是不止一个。
桥体存在太多可活动的部分,因此损坏完全无法避免。至今故障已经发生多次。比如轮船被困在某一边因为桥打不开。比如上图所示的维修用帐篷,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然后一修就是一个多星期。桥体可活动性的要求显然很难达到。在德国有个特别高级的桥,因为出了太多故障所以最终不得不在它旁边另建一座桥,用于高级桥出故障时救急。我们哥本哈根最终也要做到这个地步么?
这座桥只是一个“讨喜式建筑(magpie architecture)”:一个为了被评审选中的设计,用假大空的概念去引诱人们而并不遵循经过时间检验的合理性和基本设计原则。和 Squigglectecture 的失败一样,设计师本身并不理解使用者。
另外,为了满足那些拥有帆船的富人们,哥本哈根政府同意每月开启接吻桥三十次-远远超过海港上其他主要链接如 Knippelsbro 和 Langebro 的六次。一旦航行旺季到来,这座桥将完全不适合普通人出行。
丹麦设计的原则-实际,实用和美观-在这座桥的设计中被可悲地遗忘了。一时的光彩会渐渐消失,接下来我们面对的恐怕是更加耗资的问题。
Mikael Colville-Andersen 是城市设计专家并且担任 Copenhagenize Design Co公司首席执行官
编辑:韩爽 翻译:岳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