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佛伊德·波姆 (生于1920年1月23日) 职业生涯中设计的作品之多,从简单的到复杂的,从宗教的到非宗教的,但是,他一直坚持对建筑环境分析理解的执着。 1986年,波姆获普利兹克奖,当时的评委这样描述他的作品,“将新老建筑元素结合,精彩且令人振奋”。波姆对材料的独特见解,还有对历史建筑的诠释能力,使他成为德国以及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
波姆出生在一个第三代建筑师家庭,他分别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及美术学院学习了工程与雕塑之后,开始在父亲的事务所工作。波姆曾在德国以及美国工作,而在父亲逝世之后,1995年,他接手了科隆总部的事务所。
多年间,波姆主要是传承他父亲的传统。在这段早期时间中,直至1960年代,波姆只设计教堂,由于其父曾经是天主教教堂以及大教堂的著名建筑师。但是,他后来逐渐脱离了父亲多米尼库斯的表现派风格,开始在实践中用简洁几何的表面形成形式主义的风格,他经常使用红砖和小开窗。锥形,四锥体和圆锥体互相堆叠形成一些清晰直接的神圣感。
在德国基尔斯佩的 St. Josef 教堂中(建于1957-1959年),一面原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低矮砖墙将庭院围合起来。圆锥顶和钟塔从低调的建筑体块中突起,这是波姆早期作品的经典主题。该教堂也拥有一些玻姆其他的标志性风格,例如玫瑰形状的彩色玻璃,这种元素出现在他设计的大量宗教建筑当中。
20世纪后期的教会势力减弱,这给了玻姆机会,将自己的设计实践扩展到市政厅、公寓、博物馆以及其他文化建筑方面。与他早期设计的单纯几何的砖建筑相对的是,波姆开始融合尖锐边缘、晶状体块以及新型材料。当时德国经历的建筑技术的改革,使得浇筑混凝土和钢框架支撑玻璃的结构得以普及,而波姆将这些都结合在他的作品当中,同时并没有因为追求这种低成本的重复设计而牺牲他人性的原则。他的混凝土形态将一种粗野主义的人性带进建筑:它们形态准确却并不完美,以一种建筑师无法控制的形式变老变旧。
Bensberg 市政厅(建于1963-1969年)就是这样一个作品。几层混凝土筑成的厚楼板之间无缝地穿插着玻璃,奠定了塔楼的理性基调,该塔楼像皇冠一样通过逐层螺旋的开窗上升。建筑的色调与镇上的四周建筑相和谐,这可以作为表现玻姆主要目的的例子之一,他想要通过时间来创造建筑的联系。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有关哥特佛伊德·波姆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德国 Neviges 的朝圣教堂的内容。或点击阅读更多关于玻姆的报道:
Gallery of Gottfried Böhm: the Son, Grandson, Husband and Father of Architects - 1
Experience the "Brutal Faith" of Gottfried Böhm's Pilgrimage Church in Nevi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