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电子化建造过程和其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位于哥本哈根由宜家创立的未来生活实验室 SPACE10,最近邀请了三位建筑师-Yuan Chieh Yang, Benas Burdulis, 和 Emil Froege-研究将 CNC 机器应用于传统手工艺的潜力。建筑师从三个不同方面着手解决电子化生产的基本问题:缺少人情味。处于由定制化主导的后福特主义世界,这项研究对于宜家这样主要从事大规模生产及自行组装产品的公司显然意义重大。将经典手工技术融合进电子化生产过程,这项试验从很多方面而言都非常重要。
这个项目旨在使物体具备以下独特的审美价值:有独特触感的,有手工制造感的,不是电子化生产的。这个目标引导着三个建筑师对于传统手工制造方法进行研究,并探索扩宽目前电子工具使用的不同可能性。
台湾建筑师 Yuan Chieh Yan,对日本古代木工方法有浓厚兴趣,未借助任何螺丝或者手工工具,使用 CNC 机器建造了一根10米长的木柱。他注意到日本裁剪工具有限的使用范围-凿子只能切直角-并试验以改造这项1000年历史的技术。CNC 机器的使用使得他可以在木构件上添加细微的曲线,使部件之间的接合更为容易。Yang 也提到使用复合板让制造过程更高效且可以提高其在建造行业的使用率。
美国建筑师 Benas Burdulis 的审美观和早年在立陶宛森林附近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运用 CNC 机器的精准性,创造墙体装置上的细微凹槽,突出室内的光影效果。他摸索出了一套模数系统来制造表面的纹理-一条沿着整个凹槽变化的曲线。Burdulis 认为这个属性是装置成功的关键。“光线直射时产生细微的阴影波动,突出光的流动特性。增加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他说。
位于丹麦的建筑师 Emil Froege 对于建筑诗意很有兴趣。他的侧重点为用铜作为光的反射器“调节空间的氛围”。为了理解电子化和自然的关系,他探索铜片形状的改变。用 CNC 代替长久以来用手工进行的制造过程。他用一个小的金属球代替机器自带的切割头,创造出灯具表面连续的曲线形式。“神奇的是,为我所用的是工具留下的痕迹。“他说。
是什么决定了手工制作的界限?是制作的过程和使用的工具么?手工制作会在电子化的世界中消失么?“手工制作需要关心和关注,关心结果和产生联系,关心用户体验。” Guy Horton 在2013年 Archdaily 的一期专栏中谈到。他认为问题的根结在于人道主义-电子化制造是可以被改造的,如果它“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快速利益制造的过程。“ 而这正是 SPACE10 在这个项目中实现的,通过传统手工艺和21世纪电子工具的结合。木柱接合处的细微曲线,墙体凹槽的独特纹理,铜灯表面的连续螺旋线,这些对于电子手工制造者都是极其重要的成就,由机器制造,但是带着人文的痕迹。
The Indicator: Craft in the Digital Age
5 Ways Architects Are Redefining Craftsmanship For a Postdigital Age
翻译:岳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