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N 海茵建筑的项目方案在全球六家建筑事务所的竞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了西湖大学的创办者们的一致认可,他们是当今中国教育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包括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西湖大学选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将力求以高水平、高起点建立起一所新型民办、小而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聚焦基础学术研究和科技转化应用,
如何使西湖大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环境,便于学者和学生进行实验、讨论、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这是建筑师们思考的原点。在西湖大学,每个学院学科都将拥有一座具有独立身份特质的建筑,而所有建筑物又应该具有某种凝聚和联结。这该如何实现呢?
以下是中选方案,由HENN海茵建筑北京团队呈现。
探寻之环——一个理性的完美圆环
西湖大学的校园位于杭州主城区的西北侧。设计规划一次完成,预计将于2026年形成规模并健全运转。整体完成的规划设计在实施上将被分为两期,而且各自都包含教学和研究功能、公共建筑空间和师生居住生活区域。
从学科架构和校园需求来看,我们可以首先把所有功能二次解构为七个组团:工学院组团,理学院组团,生命科学院组团,基础医学院组团,人文科学院组团,运动空间组团,本科教育空间组团。
让具有类似公共性的元素相互靠近,让它们成为学术和生活交流的交叉点,校园的功能结构开始呈现一定的向心性。为了连接各个分散的功能,激发沟通与创造力,根据场地的先天条件,结合现有水系,一个直径为666米的理性完美的圆环——探寻之环——成了联结这一切的核心设计要素。
这个环形景观水系在本质上是一个复合的功能带,通过道路,公共平台,景观元素和交流功能的结合,一方面作为主轴,贯穿到所有的学院和内部服务功能,串联各大主要公共建筑,是浓缩的校园活力纽带,另一方面营造出自然美丽的整体湖滨风光长卷,呈现一湖一江一岛的景观,两侧教学研与天地人融为一体。
重中之重的环形水系其实是在现存现存河流与水渠基础上展开,保留了原有环路和接入口,水岸两侧分别依照功能需求做了软硬不同的处理。湖心岛北侧利用建设水系的土方营造较高地势,形成北山,岛内则根据夏季风向留出一条通风走廊,留出巨大的中央草坪,成为中国传统校园中少有的公共空间。岛的南侧保留场地上现存的大量树木,为入口仪式性步道和广场提供了优美的背景。
学术之环——自然景观围绕的科学岛屿
通过12座形式和功能不同的桥,我们穿过探寻之环,进入西湖大学的核心区域。虽然内部形式为岛状,但与环外场地仅为一条宽窄变化的水系相隔。
在这里,我们建立起第一个层次的功能区分——学术之环。绝大部分的教学研究功能建筑,以及校园公共空间如学术交流平台、大讲堂、图书馆等都在这一区域。各个学院建筑组团外部由自然景观围绕,而内部为都市化的学术社交空间,强调突出各学科的特有氛围。校园的所有重要空间处在一个整体环境下,将它们集中靠近,以此提升整个校园的相互交流,沟通的需求能够在短距离短时间内渗透到每个功能的内部。从这个设计初衷出发,便有了学术之环。
学术交流平台被设置在场地中央,呈C形半圆环状,核心朝向整个校园中央,与设置在中心位置的大讲堂相呼应,从内侧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了四个学院的建筑组团——从南侧入口起,工学院、理学院、生物科学院、医药学院,依次均衡布置。学术交流平台的复合特性不仅限于此,它在首层的大部分挑空,使中央大草坪景观和周边建筑庭院及道路无缝对接,同时在两端结合景观融合设置了咖啡厅,餐厅,书店,学术交流等服务功能。除了科研功能,学术交流平台还在面向景观一侧安排了大量教学和会议功能。学术交流平台低于大部分学院建筑,提供了大面积的怡人的室外平台,创造出整体校园的立体景观。
学术大讲堂作为西湖大学的重点中心建筑,位于学术之环内的中央位置,是西湖大学重要活动举行的场所。大讲堂一侧还结合建筑设计了活动墙体和室外剧场,方便室外学术聚会,营造核心区的学术交流气氛。与学术讲堂相隔不远,大草坪北侧还将有一座小型茶室,暂名为院士茶室,将是一个举办小型学术会谈的场所,可以成为未来小型高端学术活动在线直播的所在。
科研建筑大多南北向布置,并有各自组团的中心庭院,建筑采用单元式等模数柱网,满足眼下需求的同时,为多年后实验室和研究用房的扩建和改造留有余地。
公共建筑大部分采用方正平面,通过体量的穿插,在各层创造不同尺度的内外空间。其中后期建筑群中的图书馆由针对五个学院的五个书库旋转叠加形成,书库之间的空间成为富有趣味而安静私密的阅读和学习区。
生活之环——前所未有的大学居住和生活区
从探寻之环向外延展,我们创造了“生活之环”。与充满活力的学术核心区不同,学生和教职人员的住宅楼嵌套在一条景观环道上,这里靠近大自然、靠近水面,也靠近学术环,提供了学习研究之外的社交生活与运动放松空间,创造出居住环境的多样性和学术之外丰富的生活气息。
沿着探寻之环的水岸是一条2公里长的慢行景观步道和自行车道,同时也是环内外之间各功能人群分流的主要途径。最外侧的慢跑道穿过各居住区,总长约3公里。此外,在这个区域里还有许多运动设施。
学生宿舍分区对应各自学院,沿景观水环布置,几乎所有宿舍都拥有水岸景观或者视野。学生生活及服务区与相应的学科组团区域隔水相望又相连。学习与生活在各学院内横向紧密相连,但又在纵向上自成一体,便于不同时段和场景下的管理。沿着顺时针方向,体育区、人文科学院、本科教育区及学校的中央公共建筑继续在湖岸两侧的景观长卷中展开,完美地契合了各自对空间和实施进度的要求。在整个校园最具有纵深的西北方向,体育区设置了标准400米跑道运动场、可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以及现代化游泳馆。
宿舍建筑群由核心广场组织,小型社交、商业与餐饮功能在首层并存,部分学生公寓采用酒店式公寓类型。筑巢引凤的教工住宅区作为最外环,在场地最靠近城市商业,服务与交通条件的东西两侧形成组团,保持与自然相结合,相对独立,闹中取静,内外兼容,是整个校园的两翼。教师公寓采用一梯两户南北通透的标准平面,各层各户都拥有小型入户景观平台。
教授居住区则位于西侧湖湾之滨,幽雅舒适,与内环一起成为校园的基石。联排与独栋别墅类型的建筑则在湖内沿地形景观布置,结合水系,私密安静。
俯瞰整个西湖大学校园,环形景观系统从中心发散,由内而外,延伸至整个校园区域,犹如生长中的根茎源源不断为整个校园输送着生机。中央的多样景观空间为学子营造了最为亲近的自然环境,与各学科楼间的绿色庭院相连;舒适的院落空间直至外环的天然水系,最大限度丰富活动场所;隔水相望的生活区安静地坐落在湖边,滨水而居,使得整个校区景观环环延展,一步一景,盎然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