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题为《重读简·雅各布斯后的十点思考》(10 Lessons Learned by Rereading Jane Jacobs),刊登于Common Edge。
上周我在收拾行李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已经翻烂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看的这本书,但应该是二十多年前,当时我的工作还与城市规划相关。于是我决定重读这本颠覆了规划行业的经典之作,以表达对简·雅各布斯一百周年诞辰迟来的致敬。以下这位美国城市规划教母带来的十点思考:
1. 乌托邦式的“街道芭蕾”在这本书所占的比重极小
这一章节位于书的开篇部分,描写热烈纷呈,就像约翰·齐弗早期的短篇小说。而书的其余部分则全面细致地抨击了当今城市规划的正统理论。现在读来,它更像是兼容了城市规划及其经济学的文学批评,无怪乎1961年第一次出版后便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
2. 对简·雅各布斯来说,曾经充满魔力的哈德逊街现在已经完全换了面貌
这个世界完全乱套了——见证了《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诞生的哈德逊街555号2009年以350万美元的“低价”卖出了。
3. 雅各布斯超前预见了街区中产阶级化
雅各布斯并没有发明或使用过这一说法。但她确实注意到了(我并不确定她是如何发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城市都处于衰落阶段)活跃且多样化的街区往往会成为自身繁荣的牺牲品,因为被吸引而来的新住户无一例外地想要改变这个街区的多样性,虽然他们当时正是被多样性吸引而来。街区规划中,“中产阶级化”这一概念现在对我们来说显而易见,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雅各布斯。
4. 雅各布斯在理论层面占了上风,但落败的敌对观点却仍在实操层面畅通无阻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雅各布斯的理论占了上风。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若以纽约州为范围界定,她的理论无可置疑地碾压了罗伯特·摩西的传统学派。但美国郊区的爆炸式蔓延已不可逆转地持续了半个世纪,而雅各布斯以有力证据推翻的传统城规理论又有着近乎僵尸般的恢复能力。于是这本书便成为了一本规划师不断翻阅引用,却在实际操作时忽略的指导手册。
5. 现今的城市发展模式无法实现雅各布斯的城市规划理论,即功能、规模、建筑、人口多样化
新建的城市街区(即使是那些尝试依照雅各布斯的理念建设的街区)通常人际关系单薄而缺少交融——雅各布斯所提倡的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网是无法被机械复制的,它只能随着时间发展在各种范围内累积形成,这一点对大小街区都适用。事实上,正是那些小范围内的交往赋予了街区最大的活力。然而,像裁缝店、干洗店这些给人们提供小范围交往的场所是无法由规划师强制创造出来的。
6. 大多数人(包括那些社区活动家和规划者)都只是断章取义了雅各布斯的理论
雅各布斯的很多观点都被滥用了,就像那些不断被过分改编已至烂俗的歌曲一样。正因如此,那些不断重新提起雅各布斯观点的活动家和规划者们更应该时不时地重读这本书。
7. 虽然书中的本质观点永不过时,但雅各布斯所引用的实例已然成为历史
说实话,如果你是一名有些上了年纪的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书中的一些例子甚至会让你感到一丝感伤(例如“意大利屠户”、“实验性剧院”、“糖果屋”),这让在2016年阅读的读者感到精彩又遗憾。
8. 雅各布斯对车辆之于城市的影响进行了精准到位的总结
她提出的针对缓解车辆对城市的负面影响的解决方法,被她称为“汽车消耗”。具体来说就是为汽车在城市内行驶制造障碍,而非直接禁止车辆通行。这一方法可以说超前了扬·盖尔的理论以及高峰期行车费等类似方法几十年。
9. 不论持“邻避”观点的人们怎么想,雅各布斯事实上并不排斥高楼大厦
雅各布斯排斥的是一幢巨大且功能单一、独立存在于一片区域的大楼。相反,她十分推崇功能造型多样化的大型建筑群(即使是无趣的大型体育场)。
10. 虽然这对于城市极客们来说是个很有趣的猜谜游戏,但没有人能真正知道哪些规划对雅各布斯来说是合理的 。
但是有一个猜测一定是正确的:她一定会反对一切与政府征地相关的规划。
Martin C. Pedersen 是 Common Edge Collaborative 的执行董事,作家,编辑和评论家,他曾在《大都会杂志》担任执行编辑近十五年。
翻译:孙懿萌,刘蕴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