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励德(Michael Wright)先生,是建筑师、测量师及香港政府官员。于2018年1月去世,享年105岁。他为香港的公共住房做出巨大贡献,重新定义了房协屋邨单位的标准,改善港人生活环境,被誉为“香港公屋之父”。邬励德纪念馆的方案于近日公布,拟定在纪念馆中展示邬励德先生对香港的公共住房建筑 的贡献以及他所提倡的“邬励德原则”(每个屋邨都应该设有独立厕所和厨房的原则)。
获奖方案的设计者是HIR建筑设计室的创始人兼主创设计师 Irene Cheng,她获得了2017年香港建筑师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邬励德纪念馆位于华富邨(Wah Fu Estate),华富邨是一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公共屋邨。尽管该邨并不是邬励德先生所设计的,但房屋委员会计划未来将华富邨全邨拆除和重建,而该方案将其作为邬励德纪念馆的场地,华富邨现有建筑物的部分结构将得到保留,并融入纪念馆的设计中——华富邨中典型公共屋邨的前两层将保留,成为新纪念馆的结构元素。除此之外,保留的结构将会改造为纪念馆内部的长廊空间,成为馆内展品的一部分。
华富邨是众多成功实行“邬励德原则”的香港公共屋邨的典型例子之一。邬励德先生坚持认为新建筑应对周围社区产生积极影响。为了发扬邬励德先生的理念,该方案保留了原有公屋的L形部分及其相邻的半封闭庭院,一层结构将改造成为一个市场,二层结构可以为流浪者遮风挡雨。
邬励德纪念馆及其配套的社区设施将成为华富邨重建改造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其他的住宅也将遵循邬励德先生所提倡的原则:“一个独立设施齐全的住宅单元内的家庭,都应该享有独立厨房和浴室。”
游客从邬励德纪念馆的入口进入后将穿过一系列空间,从一层开放空间到展览区的长廊空间,最后到达纪念花园。纪念馆一层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游客可以看到华富邨原有公屋的剪力墙结构,从而了解旧楼板的类型。开放空间中央是一个双层高的步行走廊。
纪念馆的新结构位于旧结构的上方。纪念花园位于一个大露台处,露台中有两个由旧公屋改造成的下沉水池,可供游客休息冥想。水池中央种植的紫荆树,象征了邬励德先生的根脉和他所爱的城市——香港。
来自HIR Studio 的新闻
翻译:李颖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