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它是我们的庇护所。它也是我们的私人领域。在东京,上海,圣保罗这些典型的人口稠密的城市,家变得越来越小,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贵。如果你畏惧幽闭,Marie Kondo(日本的整理咨询顾问近藤麻理惠)是你追求额外空间的最佳伙伴。即使私人花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奢侈,但是我们的数据显示独立住宅依然是ArchDaily上最受欢迎的搜索项。为什么会这样呢?(尤其是这看起来与现实中拥挤的城市环境很不匹配。)为什么一些大学仍然坚持将设计并且建造住宅作为设计作业呢?难道不是设计小尺度空间更富有创造性也更实用吗?难道不是学习更大尺度空间的设计方法更有意义吗?
在本期的编辑论坛中,我们将讨论建筑师与客户之间的谈判,设计小型住宅的自由性,以及Z世代体现在公共空间方面的期待。
Nicolas Valencia:根据我们的数据,独立住宅是ArchDaily上最受欢迎的项目类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件事发生的?
José Tomás Franco:我认为它是少数能让世界上每个人都产生共鸣的建筑类型。它代表了很多东西:它是当代人最大的梦想,它是最佳的私人空间,也可能是我们真正能做自己的唯一场所。
Maria Erman:我认为住宅项目可能是客户需求最大的类型,所以设计师们来ArchDaily寻求灵感,最终得到设计方案。
Fabián Dejtiar:我相信房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金融投资,所以非常自然的,人们去搜集案例以寻找灵感。
Matheus Pereira:当设计家的时候,建筑师通过尝试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可以更好地掌握项目。并且,设计一个家也是建造城市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需要考虑如何与城市肌理对话。
Nicolas Valencia:似乎设计独立住宅时条条框框要少一些,涉及人员也更少,因此建筑师享有更多的自由。对于建筑师而言,是不是设计独立住宅比设计公寓更具吸引力呢?
José Tomás Franco:我不太确定。我认为建筑师没有那么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想做的项目。杂志、电子媒体上刊登的项目是比较出色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建筑师这个职业有点被理想化了。所以我们进入大学之初,就怀着一种终极梦想:设计出“大草原上的小房子”,周围没有其他任何建筑。
但设计独立住宅也是独特的挑战,因为设计的其实是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最亲密的空间,责任重大。
Nicolas Valencia:那为什么明明可以在更大的层面上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大家仍是那么关注独立住宅呢?
Maria Erman:也许这是因为建筑师设计独立住宅时在场地方面享有更多的自由。设计公寓时规模会受到限制,比如说被四面墙框住了。若是面积大一些的公寓,则会受到地方规范更严格的限制。而在设计独立住宅时,建筑师则很可能享有更多的自由去塑造它。
José Tomás Franco:Maria 的观点让我想到,给公寓做室内设计也会面临相似的挑战,不过也有独特的困难。例如与城市的联结,与街道的联系,朝向,如何建立一种可行的集体生活模式。而且给公寓做室内设计,一般不知道谁会成为使用者,因此很容易出现一种“标准化”的空间,“每个人”都能适应。这很危险。
Nicolas Valencia:你觉得为什么现在许多大学仍用独立小住宅作为课程设计练习?
Maria Erman:在设计住宅时,我们只要求建筑师对人居住和使用住宅的方式有清晰的认识,而自身却不去作了解。此时,住宅设计就像是与公共空间设计的博弈练习,帮助学生在现有规范的限制下进行空间的变化与创作。
Matheus Pereira:我认为在小住宅课程设计过程中同时诞生了许多别的东西。首先,它教会我们理解客户对空间的需求以及如何落实我们的想法。其次,它还教会我们该如何处理平面布局、选材用材、保温隔热措施等问题。
Fabián Dejtiar:在学校里,考虑到对新居住方式的探索,如今的小住宅设计要求也不再像过去简单。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当增加项目的复杂程度,可以充分深化他们的设计方案。甚至,我们可以参考当下流行的设计潮流,如小户型住宅和共享空间。
José Tomás Franco:另一方面,我觉得小住宅设计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建筑学是作为一门服务于人的学科而存在的。但另一方面,仅凭校园课程里非真实的客户画像,创造出来的建筑即使看似潮流,也有一定风险性。
Nicolas Valencia:Maria Francisca Gonzalez 在ArchDaily上发表过的一篇面积为538 平方英尺(约50㎡)的项目,成为去年热门文章之一。为什么我们要做小户型住宅?是迫于市场压力?奢华品味?还是人口密度?
Matheus Pereira:我觉得,老百姓们和建筑师们都开始接受一个好住宅不意味着就是大户型的理念。例如,在圣保罗,两年前一间房地产公司推出了10㎡的豪华单身公寓户型的套房。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开发商不停提出许多看似不可行甚至违反常理的方案,以充分利用当前的房地产红利。
同样的,几个月之前,我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解释微型住宅是怎么揭示Z一代的行为的。在小空间里工作和生活迫使大家在白天出门加入公共生活。
José Tomás Franco:过去几年,微型住宅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但它在大家心中就像是一个“我永远不会去住的漂亮小房子”。如今,家庭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而拥有一个大房子并不总是合理的(或经济的),比如说在你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
小房子或者小公寓仍然是你能安宁生活的地方,同时还避免你陷入无休止的支付房租或贷款的环节中。此外,新一代似乎挺重视在公共空间度过日子的,而这正是小房子的其中一条原理,街区公园就是你的花园。
Maria Erman:市场压力和人口密度在这其中确实至关重要,但“小型生活”在建筑师这里确实一直都是一个颇受欢迎的挑战。也许,比如说,在柯布西耶的小屋和住房单元之后,大家都想看看还有没有更多方法去把你需要的所有东西都放到一个非常小的空间里(出于经济限制)。通常,建筑师通常会砍掉Ta们项目中的很多特点。空间本身也不一定是个例外。
José Tomás Franco:我想住房是一个有待建筑师解决的问题,但我们需要小心,在前进或者开始设计之前要问清楚所有必要的问题。这对一个好的建筑项目非常重要。
不要在设计的时候总想着你的作品集:学会去倾听使用者并且观察Ta们的行为。这样我们就能按照Ta们的需要来规划空间。
翻译:贺思勉、谢颖诗、杜慧婷、黄瀚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