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题为“城市交互(Urban Interactions)”,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三人担任总策展人。展览包含两个板块,即 “城市之眼(Eyes of the City)”和“城市升维(Ascending City)”,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展览计划于2019年12月在主展场深圳福田高铁站及周边区域开幕。同时,深圳各区已确定9个分展场将与主展场联动,形成遍布全城的有机交互网络。
作为“城市之眼”策展团队的合作伙伴,Archdaily将发表一系列由国际建筑师、设计师、作家和思想家撰写的文章,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如何影响城市建筑和人们日常生活。“城市之眼”的公开招标将于4月1日至5月31日进行:www.eyesofthecity.net
观察、解读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运动和流转,对设计师、规划师,以及任何关心城市运作的人都极其重要。1961年,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中创造了一个著名概念,来表达这种观察行为的相关特征:雅各布斯认为,作为大都市的“天然所有者”,那些生活在其中、工作在其中、以及长期停留其中的人们成为了“街道之眼”(eyes on the street),那些集体的、分布的、散落的目光建立起奇妙的秩序,“维护着街道安全和城市自由”。
半个世纪后,我们正处在城市与数字技术的新篇章中,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街道之眼”的旧概念。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的发展,我们即将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场景,迎来物联网最激进的发展阶段:建筑空间正在获得“看”的全部能力。“想象一下,城市的任何空间、街道或商店都能识别你,并对你的出现自动做出反应。”过去的“街道之眼”是人们观察他人和城市、解释城市机制的“眼睛”;而新时代,这不仅是人,也是建筑物和街道获得观察能力,并对周遭城市生活作出反应的“眼睛”。我们从“街道之眼”进入了“城市之眼”的时代。
在最初的概念中,雅各布斯把“街道之眼”作为剖析一系列关键性空间概念的工具——例如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差异,城市匿名性的局限,边界的表达和构建,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价值。人工智能技术在面部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突破,推动了未来的“城市之眼”,迫使我们去挑战所有的这些概念,并解决新的问题,例如技术伦理,城市观察和设计的意义,数据拥有者的权力,以及个体和群体重新适应科技的方式。
“城市之眼”会对建筑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城市之眼”板块展要求参展者关注这些主题,并关注两组平行的关系:空间与用户的关系,空间与设计实践的关系,以及后者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城市之眼”板块将面向全球以下三类团体公开征集项目:第一类是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第二类是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第三类是作家、思想家和学者。公开征集时间为2019年4月1日至5月31日。公开征集详情及参与方式请访问:www.eyesofthecity.net
“城市之眼”将提供生物识别平台,供设计师和研究人员在他们的项目中使用。
通过“城市之眼”,策展团队想围绕这些问题收集多个能够展开讨论的建议:
◆ 新技术将如何改变人们在城市中的行为?如何阐明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 社区如何与新技术进行交互,并重新适应新技术?
◆ 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实践如何发展?创造力和不断发展的自动化是什么关系?
◆ 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过程最可能产生怎样的空间、社会和伦理后果?
◆ 设计师和市民如何以新方式利用实时数据——尤其是如何培养建筑对需求的满足?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
“城市交互”: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第八期。2019年12月15日,中国,深圳。
“城市之眼”板块
总策展人:卡洛·拉蒂
学术策展人: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都灵理工大学–博明凯)
执行策展人:贝丹尼[CRA],爱兜,徐好好
湾区学院院长: 米兰理工大学 (德博)
“城市升维”板块
总策展人:孟建民、法比奥·卡瓦卢奇
联合策展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吴岩)
执行策展人:陈楸帆,玛瑙,王宽,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