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历史中心莱丁豪斯大街被一种极其跳跃的建筑风格所统领,从约翰纳什位于该街最东点的作品朗豪坊诸圣堂开始,这条街道的景观氛围出其不意地从十九世纪排屋风格跳转至战后商业建筑,混凝土楼板结构和二十世纪公寓街区。该街道解离的美学观感由砖砌技法作为立面材料表达而得以统一,这种方式普遍地应用于该街区,以至于在某些地方已经延伸到道路表面。The Interlock之家汲取了这段历史,通过汲取临近的十九世纪排屋比例特点作为回应,并重新表达砖砌立面来创造一种带有模糊历史痕迹的建筑-既有历史感而同时具有当代性,令人熟悉而又有距离感。在放弃使用传统尺寸的伦敦砖以后,一个由四十四种错综复杂并且似乎无法嵌合的粘土砖块的集合由此发展而来。
可以观察到,表面遍布的纹理通过材质和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得以传达。砖块形态在楼层之间玻璃处,起伏处和弧型处变化愈加强烈,同时以建筑的框架形式置入来体现建筑自身的边界。对于路人而言,砖块如同齿轮般变换扭曲。通过对立面的3D建模,每个分面能够独立地满足结构与构造需求同时避免消解表面形式的整体性。为了突出同当前环境下现有的砖石系统的对比,斯塔福德特有的深蓝色粘土脱颖而出。泥灰粘土被置于十四个手工打造的钢制磨具并且经过烧制氧化来达到蓝色亚光的效果。烧制之后,这十四种母版砖块经过细分来形成三十种子项。这五千块砖块构成的景观耗时超过三个月才得已建成。建造团队使用一比一的打印模版来尝试整理出每块砖的序号,种类和位置。当被设置于场地时,这一百八十八个模版如同建造手稿一般,以每块砖不同的标记指导其摆放方式和位置。立面的背后则是三组崭新的住宅单元和下方带有展览空间的沿街咖啡馆。立面比例的规则性和开窗修饰弱化了楼房本身复杂的形体和体量。
建筑后方,空间以一系列不同形态和尺寸堆砌盒子的方式呈现,每一层的平面范围都比上一层更浅,同时底层净深极大而顶层面积收缩。在这种退台的形式里,坐落有一系列天光采光井并引导日光照入建筑的中心和边缘,在底层营造出室内天井的效果同时其他楼层也有采光通道。面向大街一侧,从高层的房间能够俯瞰繁忙的街道和临近建筑的屋顶和顶穹。内侧光线更加四散柔和从而打造出宁静的私人空间。建筑内部,居住单元以基础元素面板进行细分,阳台,淋浴,天然石制工作台,喷漆木质厨房和橡木地板。建筑底部采光充裕的咖啡馆提供了一个与厚重深邃外立面对话的交汇点。厚重的窗框各面粉刷成白色,以一种装饰性石膏工艺的怀旧风格,从其框架中挤压折半,形成弯曲折叠直到房顶的条带形式。其单色调的面板仅由橡木切缝分隔,划分出楼层和顶板。咖啡馆楼层下方则为目的导向型的展示空间,可以容纳展览,工作室和会谈。这个项目代表了投资者和建筑师共同的视角,通过在街道景观中融入崭新的元素,还原并重新表达伦敦的本土建筑。
翻译:唐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