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技术让“眼睛”,“手”和“大脑”与城市的运作相关联成为可能,一个虚拟的机器就出现了,它将生活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整合在一起。城市的感知已经与这个机器产品在城市和市民的影响上密不可分。在研究社会的装配的新情况时,一个问题可能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为什么使用机器人建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张图作为一个知识领域,将一系列关于机器人建设和其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的概念/行为/事件纳入进来。在这个图表当中,术语被分布在整个领域中,根据与“物质-能量-信息”和“城市的眼睛-手-大脑”这些三角形的相关性,然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由它们内部的“紧密联系”和对立所决定的。一般而言,这张图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松散的概念网络,培养对机器人技术在我们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中的角色的进一步思索。
当城市装满传感器,建筑空间可以获得“看”的全部能力时会发生什么?在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到来之际,Archdaily与双年展“城市之眼”板块的策展人们紧密合作,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如何影响城市建筑和人们日常生活。点击此处阅读由“城市之眼”板块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都灵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Torino)和华南理工大学(SCUT)撰写的策展宣言。
随着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时代的革命性建设平台,建筑行业正在经历一个从传统工艺和工业复制到人与机器相结合的半机械人工手艺技术和新的人与人合作的巨大范例式转变。这个硬件-软件平台将城市的“手”、“眼睛”和“大脑”整合成一个工程信息网络。它传播物质、能量和信息,并且将我们的虚拟生活环境和实际的建筑过程结合起来。
伴随着机器人建设平台,可以通过各种发明的制造技术将城市的实体化进程不断操纵和改变,进而不断的形成并重新塑造生活环境。
同时,这个机器人平台带来的新的合作可能挑战了传统的设计者,质疑建筑设计和建设周期中的权威,分散生产系统中的能源消耗控制。
场地外的预制技术和现场的机器人建造都使得“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成为可能。通过云计算与云生产之间的相互反馈的回路,建筑产业中出现了去职业化的趋势。通过机器人平台带来的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创造力解放鼓励公民在不间断的生活环境建设过程中做出贡献。
通过开放式的大型生产和大规模定制,城市在其生长和重塑的过程中变得与众不同,因为各式各样的参与者的集体创造力同时在虚拟的和空间的维度上相互作用以实现相互合作。
在这个市民参与的城市生产过程中,机器人平台带来了一种新的主观性,产生新的表达能力,让作为设计参与者的市民在不断变化的负熵生活环境中表达其个性。该机器人平台表现为一种抵抗大规模统一性的形式,旨在将社会集合体去地域化,并最终解放我们,给我们一个强有力的城市生活体验。
关于作者
袁烽(Philip F. Yuan)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授,也是数字设计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同时还是创盟国际(Archi- Union Architects)和一造科技(Fab-Union Technology)的创始合伙人。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中基于性能的构造以及机器人制造领域,并且能够在他的建筑实践中实现他许多的研究理论。从2011年以来,袁烽一直都是每年的学术活动系列“数字未来”的联合组织者,鼓励国际上关于计算机设计和机器人制造的理论和科学研究。他出版了许多关于他的作品和相关领域的中英文书籍。他的研究和项目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并且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在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7年芝加哥双年展,米兰三年展,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UABB)——并且成为了许多知名博物馆的收藏。
更多公开征集信息:
城市交互—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中国,2019年12月15日
将于2019年12月15日在中国深圳开幕的“城市交互”是第八届深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主题。这次的展览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和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其中“城市之眼”部分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卡洛·拉蒂担任主策展人,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担任学术策展人。而“城市升维”部分则由中国学者孟建民和意大利艺术评论家 Fabio Cavallucci 担任主策展人。
“城市之眼”板块
总策展人:卡洛·拉蒂
学术策展人: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都灵理工大学–博明凯)
执行策展人:贝丹尼[CRA],爱兜,徐好好
湾区学院院长: 米兰理工大学 (德博)
“城市升维”板块
总策展人:孟建民、法比奥·卡瓦卢奇
联合策展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吴岩)
执行策展人:陈楸帆,玛瑙,王宽,张莉
(译者:王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