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装满传感器,建筑空间可以获得“看”的全部能力时会发生什么?在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到来之际,Archdaily与双年展“城市之眼”板块的策展人们紧密合作,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如何影响城市建筑和人们日常生活。点击此处阅读由“城市之眼”板块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都灵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Torino)和华南理工大学(SCUT)撰写的策展宣言。
那么,如果建筑被赋予“看”的能力,会发生什么呢?在我看来,有两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第一种是“乔治·奥威尔”式的场景:科技被用来住在和控制环境,“我们变成了机器人食品”。第二种我称其为“达芬奇”式场景:技术和设计融合在一起帮助我们来提高自己。在这个版本中,一个爱护环境和居民的环境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我对第二种情况充满希望。我一直在做几个支持这个版本的未来愿景的项目。无雾霾项目(SMOGFREE PROJEC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领导了一场全球范围的清洁空气运动,以减少空气污染,并提供了关于未来的一次鼓舞人心的经历。该项目包括一系列的城市创新,如能够感知污染,并将其吸收、净化与释放的雾霾净化塔。这样,人民就可以在污染严重的城市里享受干净的空气公园。这项运动还包括与政府、学生和清洁技术产业合作举办的研讨会,其旨在创造无雾霾城市。
《光之迷幻舞曲》(WATERLICHT)是另一个例子,一个关于水的力量和诗意的梦幻景观。它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停止创新,停止关心明天的世界,将会发生什么。作为一种虚拟的视觉洪水,《光之迷幻舞曲》提高了人们对水位上升的认识,并创造了一种共享水创新重要性的体验。我将这个项目描述为一个表明城市能够感觉到当洪水来临时会发生什么,以及如果我们不进行干预会产生什么结果的例子。
我的一个早期作品《沙丘》是一个自然与科技融合的例子。这些人造沙丘是有成千上万的纤维组成。他们对路人做出反应,形成一处光线与人类行为互相作用的景观。
用科技和感性来改善生活,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城市和景观对人们有益。我们肩负着清洁空气、水和能源的使命,我们也希望激励人们也能这样做。
关于作者
丹·罗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是荷兰的艺术家和创新者。他在2007年创建了罗斯加德工作室(Roosegaarde Studio)。从那时起,他一直是探索未来景观宜居性的先驱。他说干净的空气、水、能源和空间是未来的新价值。作为一个社会设计实验室,罗斯加德和他的团队将人与技术联系起来,以改善城市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并激发想象力。
城市交互—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中国,2019年12月15日
将于2019年12月15日在中国深圳开幕的“城市交互”是第八届深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主题。这次的展览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和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其中“城市之眼”部分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卡洛·拉蒂担任主策展人,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担任学术策展人。而“城市升维”部分则由中国学者孟建民和意大利艺术评论家 Fabio Cavallucci 担任主策展人。
“城市之眼”板块
总策展人:卡洛·拉蒂
学术策展人: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都灵理工大学–博明凯)
执行策展人:贝丹尼[CRA],爱兜,徐好好
湾区学院院长: 米兰理工大学 (德博)
“城市升维”板块
总策展人:孟建民、法比奥·卡瓦卢奇
联合策展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吴岩)
执行策展人:陈楸帆,玛瑙,王宽,张莉
翻译:潘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