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第八届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在深圳开幕。作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建筑展览,双年展对建筑知识的传播、设计师与市民之间对话交流和相互反馈循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双年展的主题为“城市交互”,着眼于探讨技术进步将如何影响城市与人、科技和自然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双年展之前:序幕拉开
双年展的“城市交互”主题被分为两个板块。其一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法比奥·卡瓦卢奇策展的“城市升维”板块,已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MOCAUP)展出。这个板块试图探索技术与人、城市与建筑师、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同时,“城市之眼”板块则由卡洛·拉蒂建筑事务所和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共同策划,展览位于深圳福田高铁站。这个板块着眼于在城市获得与市民交互的能力时,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建筑发展和日常生活。
卡洛·拉蒂在接受ArchDaily采访时,谈到了策展团队对自然和人造世界融合的关注,以及深圳作为双年展举办地的适宜性,因为它既是 “创新实验室” ,又是 “世界工厂”。值得注意的是,布展材料及装置都在深圳本地生产组装。
在开展前,“城市之眼”板块面向全世界发起公开召集,提出的问题已经激发了世界各地设计师和理论家的想象和思考。为了展示这一点,ArchDaily与双年展的策展人合作,发布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发人深省的“城市之眼”板块文章。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的展会亮点包括Antoine Picon 对“城市之眼”如何与 Jane Jacob 的“街道之眼”概念相联系而产生的思考与回应,以及 Deyan Sudjic 对城市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匿名的传统魅力的疑问。与此同时,Mitchell Joachim提出了城市如何修复与自然世界联系的问题,而J. Meejin Yoon也提出了关于修复乡村景观联系的类似问题。
观展进行时:创新与预测的合奏
在双年展对公众开放之前,ArchDaily应邀提前参观会展厅。 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中,“城市升维”板块由“未来市民”“城市炼金师”“科幻现实”三个子板块构成,分别对应城市使用者、城市创造者和有远见的城市思想者的视角。
“未来市民”从市民的角度来看城市,审视新兴科技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个体市民身份和自我认同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城市炼金师”采用建筑师、艺术家和城市规划者的视角,记录和反映城市的变革。“科幻现实”在有形与无形、现实与理想、存在与想象等维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三个子板块之外,“城市升维”板块还包括“九座城市,万种未来”“艺术魔方”“虚拟双年展”三个特别项目。“九座城市,万种未来”是一个复合型的立体作品,邀请艺术家、作家、建筑师、音乐人、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用不同方式展望心中的未来城市,由刘慈欣和孟建民主编的同名著作也于双年展开幕周发布。“艺术魔方”是独立于空间中的立方体,立方体内用艺术媒介结合科学技术,呈现不同的内容形式,发挥科技、艺术、设计的“超能力”,营造出奇异的维度空间。在“艺术魔方”里,哲学、文学、科幻、科技、物理和艺术相互交融,彼此呼应。“虚拟双年展”探索从实体走向虚拟化的展览方式,展示12位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和科幻作家为“虚拟城市大师创作邀请赛”创作的作品,以及数万公众参与的“乐高无限”虚拟城市建造活动成果,并通过数字媒体方式与观众互动。
双年展的另一个板块位于不远处的福田高铁站,卡洛·拉蒂(Carlo Ratti)和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的策展团队面对着一个特殊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将展览移植到一个性质与功能完全不同的核心交通公共枢纽上。为此,拉蒂提出了“免税店”的概念。毫无准备的来访者穿梭在车站,漫步在都市主义和科技的结合中的一系列展板中。
进场后,最惊人的元素是东北大学教授保罗•裘卡莱利(Paolo Ciuccarelli)设计的1公里长信息图显谱,它描述了“开源策展”的故事。内部5000平米以上的空间与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相结合,这是不断变化的、数字化扩张的城市的体现。
漫步穿梭指引在由丹麦设计师米克·格里岑(Mieke Gerritzen)设计的车站的“免税店”中,访客将邂逅一系列洞悉未来城市生活的装置。同济大学教授袁烽(Philip F. Yuan)的作品“游木(目)”以木材构筑一个扭曲的数字化潜望镜,使观赏者漫游在超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MVRDV建筑事务所与空中客车合作的“城市和天空之上”装置,使访客坐下探索城市与天空新界线。
开幕周进行时:论坛马拉松
开幕周的周六,12月21日,奥雷·伯曼(Ole Bouman)在深圳当代艺术与规划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的云平台上主持了一次由四届双年展策展人参与的座谈讨论会。这里拉蒂回顾了在“城市之眼”期间开展的很多次合作。通过与Fab基金会合作,策展团队得以获取世界各地的展览资源。在福田高铁站内,策展团队联手MVRDV和库珀联盟学院设计了一个人脸识别智能“咨询台”,批判性地思考这一无处不在的系统。
“城市之眼”板块的联合策展人博明凯(Michele Bonino)描述了双年展的“开源策展”流程,进一步对“城市之眼”策展经验做了详尽的总结。来自4大洲,280以上的多学科的申请人回应了策展团队的公开征集。在另一个里程碑中,2019年的双年展是第一个包含教育机构(华南-都灵实验室)作为联合策展方的展览,以此将展览转变为灵感孵化器,还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机会。
“城市升维”策展人法比奥·卡瓦卢奇利用这次会展强调人类如何面对第三次重大革新。从70,000多年前语言的发明,到12,000年前从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卡瓦卢奇认为技术的迅速发展代表了社会生活和运作方式的下一个重大转变,使经常被提到的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相形见绌。
紧随卡瓦卢奇发言的的是“城市升维”板块的策展人孟建民,他反思了融入到城市发展中的市民所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城市规划已经落后于技术创新的快速增长。与其依靠过去的经验来发展未来城市,他主张建筑师和规划师必须采用更具创新性的手段来构建未来的城市主义。
策展人之间的研讨会标志着论坛的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就"城市交互"这一主题分享他们的观点。亮点包括剑桥大学教授Francois Penz的演讲,他反思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推动透视画发展的文化力量。与此同时,建筑师Liam Young放映了一系列关注新兴技术对城市影响的电影,其中的“首尔机器”假想了在未来市民与城市肌理之间的互动。
这场“马拉松论坛”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收尾,他的"自然与建筑"的主题演讲贯彻了事务所不断的创造与自然世界融合的建筑的公司历史,如他的2013年蛇形展馆。藤本演讲的中心思想是,随着建筑内在技术可能性的成熟,建筑师和设计师已经获得了创造与自然相似的诱人环境的能力。然而,对自然的理解和欣赏必将成为支撑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素,甚至高于技术。
双年展之后:回顾与未来
正如“城市升维”策展人法比奥·卡瓦卢奇在双年展开幕式策展人讨论环节时提到的,现在预测2019年深圳双年展的贡献还为时过早。然而,这次活动确实标志着与双年展的传统形式有一系列不同。虽然许多建筑展都围绕展示当代设计潮流,而深圳双年展始终利用这个平台提升城市的环境。
对于卡洛·拉蒂在福田火车站的展览,传统的深圳双年展对待城市再生遗产的方式需要修改。与传统方式不同,2019年的双年展可能会在与成百上千的日常通勤者的互动中留下遗产,他们就Ole Bouman所谓的"意外访客"。在这些日常通勤者中,许多人并不热衷于建筑和都市主义,但这次他们暴露在未来城市发展的可能性——这是通过摆在他们面前的建筑性展品“免税店”来实现的——由此,建立起拉蒂在整个双年展讨论中倡导的反馈循环。
在2019年深圳双年展上展出的内容为提升城市生活中的技术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回顾双年展,这些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显然是深远的。然而,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待双年展,尽管我们面临挑战,建筑师和设计师们还是非常愿意自信地正视未来城市并与之对话。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将展出至2020年3月。欲了解更多信息,您可点击前往我们的双年展专页浏览。
(译者:高宇鹏,杨文婷,胡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