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发表在《建筑师报》
译者:Kaiyi Lin
在今年二月,我给耶鲁的学生做了一场关于经济和他们就业前景的简短演讲,提到尽管所有指标仍然强劲并且工作充足,距离我们上一次经济萧条已有较长一段时间。鉴于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已有数次这样的经历,我预测他们可能在职业生涯中遭遇经济衰退,尽管怀疑我们未来经历的危机是否会有2008年那么严重。除非……
对未来进行精密的预测还为时尚早,鉴于我们正面临着2020下半年毫无疑问将会更加严峻的情况,这里是十个关于我们的行业将如何因此被影响和改变的最初想法。一旦危机过去,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或三个作为未来考虑的出发点。
1. 经济:尽管不同报道对于经济衰退可能造成的对建筑业的打击的严重程度各执一词,显而易见,一些建筑类型,尤其是零售和商业办公建筑,将在几年内都不再受到行业关注,而整体上AEC部门全面紧缩。紧随其后的另一股浪潮将是激烈的价格竞争,因为幸存的公司正为合约而奋斗。是否有一些公司能够超越竞争地奋斗?
2. 人口:如果萧条持续了超过一年,又一批“迷惘的一代”的学生,带着他们巨大的设计和思维的才华进入一个重视“设计思维”的环境,将会离开这个行业并一去不复返。如果2008年的经济衰退淘汰了一些无法掌握技术和维持公司活力的更年长的婴儿潮世代,最新的婴儿潮世代或许会发现自己正面临着相同的命运。但随着退休投资组合很大程度上被破坏,社会寄生虫是否还会存在?
3. 工作:新的工作不多。公司将裁去多余和累赘的员工,或许会做一些战略性的人员替换,这意味着当经济复苏来临时它们将会缺少人才,因为尽管为人员替换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公司并没有能够留住员工的储备金。人才是否需要在公司才能被雇佣?远程工作或许是一个改善工作-生活平衡的有吸引力的选择。
4. 技术:最近的一次经济衰退见证了建筑设计从CAD到BIM的转变。十一年后,可供使用的工具数量更是庞大的多:大数据,分析学,现实捕捉,计算设计,机器学习等等,以及许多“建筑技术(BuildTech)”的进步。一些建筑实践将利用这些工具重新定义自己的能力,另一些,就像2008年的许多实践,则将新技术(如BIM)应用于制作更好的图纸与设计。
5. 实践方法:由于建筑实践整体上展现出了数字化和远程工作的能力,面向公司的人才网络将超越地域地扩展,(对那些愿意进一步试验的公司而言)高强度的基于数据的处理和传输将通过数字服务——比如分析学、数字化建造和增强现实/经验——带来创造新价值的机会。
6. 实践结构:大部分建筑实践者将他们的工作一丝不漏地从办公室带进各自的家,说明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办公场所对一个公司的运营并非不可或缺。新一代更加年轻且易于数字化的建筑实践,连同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者和人才,将开始与传统的在职员工竞争。它们将会是灵活有弹性的,受到经济变动的影响更小。或许会出现设计版的“字节”经济,较少地关注整个项目而更多关注单独的任务。
7. 建造:在健康问题、移民、不稳定的供给流和价格压力之间,建造商将大幅度转向工地上的自动化及工地外的预制。建造商将通过他们的建筑师或其他途径发现,必要的工具和程序需要不符合传统制图的数字基础设施。政府对项目的资助可能使数字协议成为要求,建筑产业则将因此最终将走向标准化。
8. 人才:“适者生存“说明一些这十年内最好的公司将会在危机的严酷考验中出现,而今天的学生将密切关注学术副业,为经济复苏的新现实做好准备,并要求教育者传授他们认为对未来工作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幸存者将定义人才议程,很有可能是精湛的技术、直接和远程合作的能力、灵活的工作风格和技巧的结合。
9. 空间:一些难以言表的设计中的优先事项将让位于更多流行病学的考量:这个空间在传染病中表现如何?空间中的人是更健康还是更不健康?空间能否被清洁?能否在交往和社会隔离的新规则中表现出其技术性、空间性和审美性?
10. 城市: 城市在新冠疫情中最为艰难,邻近性和密度的挑战成为问题。如果社会隔离和“居家”是处理传染病的常规策略,城市空间变化中的本性——以及更加空旷的郊区潜在的复苏——是建筑师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生活的基本需求的机会。
毫无疑问,新冠疫情后的世界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建筑领域都将与二月时看起来很不一样。萧条的持续时间和深度将决定上述观点的效力。公司领导如果能在当下花费一些努力透过动荡不安的时代展望未来,不论未来如何,他们会有更充足的准备。
FALA 的 Phil Bernstein 是耶鲁大学建筑学院*的副院长和高级讲师,以及 Autodesk 的前任副主席。他大部分的职业实践是在佩里建筑事务所完成的。他的著作《建筑设计数据:计算时代的实践能力》由 Birkhauser 出版社在2018年出版。本文最初系应美国建筑师协会康涅狄格分部之邀发表。
我们邀请您查看关于 COVID-19相关报道,以及阅读有关于“居家办公&效率”文章,了解关于“健康设计”技术指南,为未来设计的思考提供灵感。此外,请随时关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发布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建议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