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0至2011年间,全球城市人口增加了五倍。2007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乡村人口数量。到2019年,城市人口已经占据总人口的55%,预计2050年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将居于城镇。然而,这项增长并非在世界各地都是持续的。根据联合国2018全球城镇化前景报告,全球城市人口在2018至2050间预计增加25亿,其中大约90%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当这些地区的人口增加,对于能源、食物和水的需求也会上升,使得资源更加稀缺。这种稀缺将由城镇化对气候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所致。
此外据2019报告的强调部分显示,2018年时65岁以上的人口数史上第一次超过了5岁以下孩童的数量。预测指出,到2050年时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是5岁以下孩童或15-24岁青年数量的两倍。
无论是预测人类的行为还是将来世界的模样都并不容易。2019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体现出我们(原先对事物)的确定性能消失得有多快。许多卓越的研究者正努力预测这次经济危机后世界的发展,以及劳动关系、旅行出游和人们移居流动上的变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这两项全球趋势则是已发现的转变,它们同样地也会改变城市与建筑的设计方式。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建筑师要怎样有备地面对城镇和老龄化人口增长所产生的特殊需求与期望?
简单的回答:以更有意识、更持续的方式使用人类资源、自然资源、金融资源以及空间资源。更详细地说,互联网的影响力是一个须得认真纳入考虑的要素,它的普遍化将会迅速地转变消费方式与商业模式。据估计,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50亿(这占世界总人口的将近64%),其中50%的人们在路上使用。互联网无处不在,它也许会关键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和建筑之间关系的改变。
共享居住与习惯的改变:拥有自己的房子不再是首要目标
通过在线应用或互联网,获取产品和服务变得易化, 获取它们的简易性也逐渐比它们的所有权更被重视。举个例子,在大城市中拥有一辆车与在有需要时使用拼车或汽车租赁服务相比,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钱和时间在一些官僚体制(的手续)上。像使用汽车一样,使用钻孔机、使用工作空间和房屋也是这般。 预计从2014年到2025年,这项共享型经济估价将从$140亿美元升至$3350亿美元。这项趋势当然也涵盖了其他的居住方式。住房社会学家及Saint-Gobain社会凝聚力项目负责人Hélène Subremon [1] 指出,与之前几代人不同,现在拥有自己的房子不再是人生的首要目标了。
就算在非相关人群中,非常规型住宅也已开始崛起。共享生活这一概念萌发于1970年代的丹麦,高昂的房价和大都市里孤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开始找寻一种能促进社区感、可持续性和协同经济的新生活形式。最近,共享生活获得了许多新的支持者并引起了市场的兴趣,就像一直以来在这个概念下发行的项目一样。在这种模式中,公共区域由数群人甚至是家庭一同共享,节省资源的同时缔造社区生活空间。
住宅应具备适应性,容纳更多功能及多代家庭成员
房屋需顺应不同的使用阶段,随着时间变更自己的功能,比如能够接纳另一位亲戚入住,或者在大流行病期间成为一个舒适的工作场所。针对需求的变化而设计时,寄望于可以轻易组合及拆解的模块化方案似是一个好开端。 或者像勒柯布西耶百年前提倡的那样,布置没有支撑墙的开放空间也依旧是个好方法。轻薄的、不透光的、或半透明的分隔(但具备良好的隔音)可以根据住户的需求来组成新的空间。紧跟大众和家庭在需求上的变化、适应突发的空间需求、同时让家庭得到发展...这些都是基本的。此外,思考房屋怎样为家庭的变更组合出不同配置,甚至在某些时候成为经济来源也是迫切需要的。自建立以来,爱彼迎(Airbnb)接待了4亿游客,该平台在全球超过81000个城市及191个国家运营。
生活的和谐性与质量也逐渐得到重视。人们渴望拥有平衡的生活,尤其是当远程工作变得备受欢迎后大家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娱乐与购物上(特别是线上的)。在2019新冠肺炎大流行病下,人们应当反思对远程工作的不信任和担心并迅速克服它。居家办公没过多久就迎来了常规化,而现在许多公司正重新考虑它们的工作政策以及对大型总部的需求,这些总部总是未尽其用。一份Saint-Gobain的调查显示,第三产业的楼房租用率低达25%左右。
同样地,许多人也意识到家无法在一夜之间成为办公室,与年长的亲戚或有特殊需求的人一同生活好像一下变得复杂起来。加强房屋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则能够优化对空间的使用,尤其是当多代同堂变得更为常见后。AMA研究所2018年的数据指出,英国的多代同堂家庭数量比起上一个十年增长了42%;而ONS(英国国家统计局)预估全国现有将近180万这样的家庭[2]。 “同居并不是新现象,在一个世纪前的西方是一种常态,如今在部分地区依然是。不同的是现下同居的原因不一样了[1]。”居住在逐渐受限的空间中,为所有的住户建立有足够隐私性的舒适环境是一项大挑战。
健康和安全是最受关心的也是最挑战设计师的
8-80城市是一家专注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非营利性组织,他们写道:“如果我们城市中所做的一切对8岁和80岁的人都友好,那么它对所有人都非常好。”这句口头禅也适用于房屋。同之前提到的,在2000到2050年间全球超过60岁的人口将会翻倍达到22%,但是25%的房屋被认为是不适合老人的。为全年龄段和不同体能的个体创造可以安居乐业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行动,最重要的是,这体现了来自内心的包容。传统上来说,无论是为老人还是残障人士提供的提升可及性的产品都被看作是附加物、在已有空间里的事后添加,通常缺乏美感。厨房与浴室是两处对可及性最严格的地方,因此需要最细心执行的设计。对城市设计而言,为适配尽量多的人群和功能而使用合适的尺寸、配置和材料已经是必然的任务。
既然我们将90%的时间都花在室内,并且这个比例也不太可能缩小,那么想想那些在房屋中或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并降低生活质量的因素便十分烦恼。为了促进住户的流动性和自主性,未来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必须为住户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方面特别需要关心的一点便是室内温度,它会受周围气候变化与城市中勘测到的寒潮和热浪所影响。
对老人而言,劣质的施工和欠佳的温度调节带来的不仅是不适,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夏日或是潮热时节,老人们会感到竭力、中暑、脱水和过热,这些都会加重心脏和呼吸疾病。冬季当温度降至8摄氏度以下时,65岁及以上者患上肺炎、低温症、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则易增加。[3]
使用被动型方案不需要复杂的制热或制冷系统,长久看来价廉且更具可持续型。建筑师有责任对新型材料、技术、和施工方案保持了解,为建筑创造最佳的热舒适性。
在气候寒冷时,多加考虑墙体是否采用了良好的保温材料算是一个好的出发点。有设计巧妙、调适良好的供暖系统做辅助,确保房屋不漏风并使用节能玻璃有助于保持温度一致。就像看上去那样基本,留意建筑中所有构件,从覆面到结构材料的成分,都对建筑的呈现效果至关重要。在炎热地区,除了隔热以外,制冷系统与阻挡直接太阳辐射的设备也需要多考量。建筑师们也可以混用可开型窗户,让空气顺畅流通。
噪音,污染物,以及不佳的室内空气质量:未来城市密度的新难题
除了城市污染以外,关注室内空间质量也十分重要。这使一个被忽视的大问题,但是待在室内污染环境中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现已被证实。伦敦国王大学研究显示,如果我们在流行病期间因为社交距离限制而每天多花一个小时做饭,我们会处在比以往多平均19%的微粒污染中。像是煎炒和烘焙等料理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微小颗粒。当我们吸入时,这些颗粒将进入我们的肺部、血管和心脏。[4]
内部的污染物会造成刺激、头痛、喉咙沙哑,甚至是呼吸道疾病。那我们要怎样减少污染物的诞生呢?首先,建筑师必须选择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低甲醛排放的建筑材料。营造足够的通风和持续的空气流动非常重要,阳光与空气对住宅来说必不可少,尤其是有老人和小孩时。一些产品的存在就是为了提升空气质量,比如为住户保证空气良好、吸收污染物的石膏板或墙面覆盖层。建筑师也可以使用低排放的材料,例如玻璃丝。
通风不够的话环境会变得潮湿,为霉菌和螨虫等生物制剂提供温床,这会危害有过敏症和呼吸问题的人。霉菌同时也能导致呼吸问题和诱发哮喘。老年人、呼吸疾病患者以及免疫系统低下的人群最容易受影响。
建筑师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怎样使用空间以确保声音环境合适。处在一个嘈杂的环境、或是喧哗的空间中是非常不快的,这也会从头到尾地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和心情。老年人听力的衰退使得与老一辈同居变得有些棘手,这迫使他们将自己隔绝在自我世界中,增加了抑郁和痴呆发生的几率。研究显示,于患有痴呆症的人群来说听力是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感官。噪音干扰会引起焦虑并引发其他感官的问题,比如视力以及对光的敏感度。[3] 因为听力和平衡有关,噪音也会增加摔倒的风险。背景噪音还会妨碍老年人的安适,限制他们与周围人的互动。
有着良好隔音的窗框和墙可以预防这类问题。平衡运用带有吸音效果的表面也可以在减少回声噪音上起到作用,使交流更便捷。此外,使用能够均衡吸音的产品有助于提升环境的声音舒适程度。在较为宽阔的地方减少声音的传播,在较小的房间则优先考虑声音和音效的清晰度。
另一个对所有人的健康来说都十分重要的问题便是日光。均衡分布的自然光既可以帮助人们看清周围的事物并调节日周期(生物钟),同时改进心理健康和提升幸福感。哪怕只是透光窗往外望,与自然的互动能让老年人以及痴呆患者更好的与他人相处,感到更加自信,滋生归属感,控制及改善心情。
“建筑的目的是支撑生活的不可预测性。” Paulo Mendes da Rocha 重复申明这句话。这句话似乎应用在了更多地方,因为在变化多端的时代建筑师须得灵活且多才多艺。如果建筑师从设计的一开始便考虑到住户的需求会随着时间产生巨大的改变,通常像是会有老人或身有不便的人入住,那么世界将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变得更有弹性更包容。最后,新的施工技术、材料和流程必须通过材料革新和新型连结系统来满足人口(扩大后)渐增的需求。
译者:吴文婕
Notas
[1] Our lives are evolving... Our homes too!
[2] Is multigenerational living good for our wellbeing?
[3] How do we design and build hom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eople?
[4] Cooking and indoor air pol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