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尺度”,最恰当的解释为“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对身体而言,行走于物质世界中的感官体验与我们大脑接受这种信息的机制至关重要。
时刻保持“尺度感”最终将导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建筑空间中识别并体味人体尺度?
Juhani Pallasmaa 在《 The Eyes of the Skin》一书中写道:“建筑超越时代的目标就是创造出具象存在的隐喻,以建构起人类存在的具体意义。”
我们栖居的空间与处于其中的身体存在着永恒的呼应关系。我们的感官体验和每个我们曾驻留的空间——从新德里贾玛清真寺纪念性的穹窿到瓦拉纳西(Varanassi)狭窄蜿蜒的景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印度的空间总有些微妙的成分,给人以“尺度虽小却丰布充实”的感受。在威严壮观的庙宇、逼仄私密的小巷与穿行的人们之间,有着一种自发的微妙关联。
我们营造空间的目的,正在于让使用者产生感官体知。
理解建筑尺度,意味着在潜意识里以身体度量某物或某建筑的尺寸,并将身体安置于周遭空间中。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会认识到,以身体衡量周围的物质世界对于理解人体尺度有着不可或缺的必要性。
作为建筑师,我们致力于拉进空间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的目的,在于向人们揭示世界与我们互动的方式。
“人体尺度”的概念归根结底基于各种感官。当我们面对建筑空间中某种特定的颜色、肌理、尺寸、声音、气味时,我们有何感觉?我们如何在一个未知的空间中行走?是什么在冥冥中引导着我们选择前进的方向?是感官。
Pallasmaa 继续写道:“有意识的计划与潜意识的驱动之间的张力,对于激发体验者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
让我们来想象这一情景:我们听凭直觉驱使,在小径上漫无目的地闲逛——这是我们得以穿行于印度城市中迷宫般错综复杂的街巷的唯一方式。Pallasmaa的文字揭示了印度建筑与城市规划中尺度的丰富性。
从感官出发进行设计,这是建筑师这一职业永无止息的探索。
“建筑超越时代的目标就是创造出具象存在的隐喻,以建构起人类存在的具体意义。”
我们该如何摆脱视觉的牢笼,让其它感官焕发生机?我多想将整个身体浸淫于空间,去体味湿婆神庙中雕塑的质地,去捕捉圣城阶石上的孔隙,站在吊桥上呼吸带有恒河水腥气的空气。
所有感官,包括视觉在内,都可被视为触觉的延伸。触觉读取着周遭物质世界的材质、重量、密度、温度信息,定义了身体与空间的互动行为,而视觉不过是将这些触觉早已获得的体知呈现出来。
我们的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在一次次的正面接触中得到强化。
理解人体尺度,意味着我们需要将每种感官纳入考量。
而听觉、味觉、嗅觉在我们的空间感知中又扮演着何种角色呢?
“每座城市——由于街道布局、规模以及建设材料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回声(…)声音丈量出空间并展示其尺度。”
不可否认,物质环境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官体验及存在认同。我们的身体与将其环抱的空间,它们之间的微妙感应,难以言说又确确实实地存在。
“有些城市以其活力深入人心:我们的记忆能够轻易回溯到这些城市悦耳的声音、宜人的气息、丰富的光影(…)每座城市都独具一种声色。”
Juhani 的描述几乎完美再现了我在印度以身体认知空间的方式。
“建筑学意义上的体验拉进了身体与宏观世界的距离,身边的事物纷纷自我呈现。”
这段话含理至深:我们的身体对周围空间的方方面面充满了求知的渴望。然而,这种探索并收集各种信息的过程并非仅仅凭借五官之中的一官就能单独完成,我们所见的生动景象是每种感官通力合作的结果。人体尺度与空间尺度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对话。
这正是Juhani 一直以来推崇的理念。
翻译:周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