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cad/f91c/8184/5700/03b1/newsletter/Cam2-copy-web-1024x768.jpg?1613982887)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全球居民都被要求遵守居家隔离的政策,以控制新冠肺炎的传播。当每个人都被要求在家度过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时候,窗户成了我们和外界交流的唯一途径。当你在隔离中从窗口中向外望去的时候,你又看见了什么呢?也许每一个都市人,在经历了一天的繁忙工作后,都只是想要逃离拥挤的都市,去往森林和大海,或是一些接近花园的地方。
很少有人真的喜欢居住在充满了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的城市里,于是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日益复杂化的城市肌理中插入绿色空间,以丰富居民的日常活动和减轻噪音污染对人民的影响。并且,科学实验证明,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可以带给由于过劳工作而神经衰弱的都市人一些精神上的放松。接下来我们将从微观,中观到宏观三个尺度分别来探讨,设计师在绿化城市空间上所做的一系列尝试。
微观尺度 - 室内空间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3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08a/f91c/8184/5700/03a8/newsletter/13_%E8%87%AA%E4%B8%BB%E6%A4%8D%E7%89%A9%E5%A2%99%E4%BD%BF%E7%94%A8%E7%8A%B6%E6%80%81a.jpg?1613979780)
由众建筑操刀设计的“花墙如厕”是一间不分性别的公共卫生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兼顾公平、交流与参与的放松场所。为了激活空间,设计师设置了一个能够主动改变的植物墙,它不同于常见那些管道密布、由技术支撑的绿植墙,这是个以洞洞板作为基础的墙面,挂着几百盆不同的植物,由使用者选择、照料,根据心情或使用所需调换位置与组合。也可自己带来植物,互相交换,谈论养植经验,随季节有新的香味,新的色彩。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4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076/f91c/81fd/ce00/0459/newsletter/08_%E5%8F%8D%E5%B0%84%E7%9A%84%E9%95%9C%E9%9D%A2.jpg?1613979759)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5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06e/f91c/81fd/ce00/0458/newsletter/05_%E7%A9%BF%E9%80%8F%E7%9A%84%E6%A4%8D%E7%89%A9%E5%A2%99.jpg?1613979751)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091/f91c/81fd/ce00/045a/newsletter/%E7%AB%8B%E9%9D%A2%E5%8F%98%E5%8C%96.jpg?1613979787)
木君建筑所设计的Absolute精品花艺店则将设计重心放在了引导人流实现花中漫步。整个商店的中心部分被设计成一个人造景观,一个可以与花卉作品形成强烈对比的中性地带。具有肌理感的石材和拉丝不锈钢体块在空间中升起,为花卉展示提供不同高度的基座。
主工作室向秘密花园敞开,这是一个100平方米的宽大庭院空间,充当着日常的休憩场所,也顺其自然成为了主理人招待好友一起享受茶点的私密空间。场地中现存的树木为花园提供着自然的庇护,L型的长凳穿过树干和谐地坐落着,高低错落的绿植与流动的水景寻求着微妙的平衡,在繁忙城市的中心创造了一片安静的绿洲。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6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44c/f91c/81fd/ce00/045d/medium_jpg/09_Photo_by_Dirk_Weiblen.jpg?1613980739)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7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44a/f91c/8184/5700/03a9/medium_jpg/03_Photo_by_Dirk_Weiblen.jpg?1613980738)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8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45f/f91c/81fd/ce00/045e/newsletter/26_Photo_by_Dirk_Weiblen.jpg?1613980758)
由未已空间设计的楼顶竹林间在材料和绿植的选择上做了一些创新。庭院和天井之内种满了翠竹,营造出建筑位于竹林间的意境。建筑内部功能极为明确,将私密性空间和服务性空间看成不同的“盒子”,“盒子”与“盒子”之间是公共活动区域。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1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a15/f91c/81fd/ce00/0461/newsletter/0029.jpg?1613982220)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2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a07/f91c/8184/5700/03ac/newsletter/0012.jpg?1613982207)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3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9f7/f91c/81fd/ce00/0460/newsletter/0004.jpg?1613982188)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4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9f9/f91c/8184/5700/03ab/newsletter/0005.jpg?1613982191)
清丽的光,纯净的白,青翠的竹是空间的主要元素。环绕建筑的庭院、天井和天窗,不仅最大限度地模糊了室内外的关系,还为建筑带来了全方位的自然采光,每天不同时刻的光影变化为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表情。纯净的白将室内所有元素和材料整合起来,营造出极度纯净而抽象的空间氛围。
中观尺度 - 建筑表皮
来自米兰的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一直致力于在都市中创造“垂直森林”,以改善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5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bb3/f91c/81fd/ce00/0463/medium_jpg/3.jpg?1613982636)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6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ba7/f91c/81fd/ce00/0462/medium_jpg/2.jpg?1613982620)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7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ba3/f91c/8184/5700/03ad/newsletter/1.jpg?1613982616)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8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bbc/f91c/8184/5700/03ae/medium_jpg/cStefano-Boeri-Architetti-drawings-Nanjing-Vertical-Forest.jpg?1613982644)
位于南京浦口区的垂直森林是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亚洲的第一个相关项目。两座塔楼的特点是绿色树池以及阳台的交替,这也遵循米兰垂直森林
沿着外立面,600棵高达乔木,500棵中型乔木(这1100棵树木均选自当地的23中树木品种之中)以及2500株层叠的植物和灌木将覆盖6.000sqm的面积。一座真正的垂直森林将再造当地的生态多样性,并将每年吸收25吨的二氧化碳,同时每天可以释放60kg的氧气。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19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c91/f91c/81fd/ce00/0464/newsletter/5_1.jpg?1613982859)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0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c86/f91c/8184/5700/03af/newsletter/2.jpg?1613982847)
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另一个项目贵州万峰谷垂直森林位于贵州兴义万峰林地区,最近被纽约时报命名为2016年最佳目的地之一的万峰谷,规划面积400亩。项目占地31,200平方米,包含250个为香港 Cachet酒店集团设计的酒店房间。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1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ca6/f91c/8184/5700/03b0/newsletter/6_3.jpg?1613982880)
设计概念来源于万峰谷的独特自然景观,
宏观尺度 - 公共空间
由MVRDV为台南设计的新果蔬市场现已开工建设。露天的果蔬市场拥有开放的梯田式屋顶露台,它不仅将成为台南食品供应链的重要枢纽,更将成为聚会和社交的中心,人们还可从建筑的开放式绿化屋顶欣赏周围的景观。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3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df6/f91c/8184/5700/03b2/newsletter/01_Aerial_Update_2560px.jpg?1613983214)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2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e07/f91c/81fd/ce00/0465/newsletter/02_Ground_res.jpg?1613983231)
MVRDV为果蔬市场设计了简单而开放的结构,屋顶高低起伏,挑高的空间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通风,梯田式屋顶的高度逐步降低,在东端与地面相接,人们可以沿此上达起伏的屋顶露台。屋顶的梯田将种植当地的各种农作物。因此,游客可以于露天平台处欣赏台湾这一地区的特色风光。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4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e17/f91c/8184/5700/03b3/newsletter/03_Garden_res.jpg?1613983248)
同时,建筑的外观呈现出连绵起伏绿色山丘的形态,从而成为了周围景观的延续。市场一侧的一个简单四层结构中,坐落着市场的行政办公室、餐厅以及一个展示当地的农产品的展览中心,因此该建筑也将成为学校参观的理想场所。这个附加的四层结构刺穿了屋顶的结构,成为了通往屋顶露台的另一个入口。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30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7056/f91c/8184/5700/03b6/newsletter/09.Urban_Park_1.jpg?1613983822)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5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705e/f91c/8184/5700/03b7/newsletter/10.Urban_Park_2.jpg?1613983831)
由日本事务所Nikken Sekkei设计的上海绿地中心则希望成为一个“将城市与自然生活相融合的城市农场”。这座绿色城市山谷综合建筑,以“街道景观公园”作为建筑空间的亮点,坐落在上海最常用的地铁站正上方。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6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703e/f91c/8184/5700/03b5/newsletter/07.Aerial_view.jpg?1613983795)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8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f90/f91c/81fd/ce00/0466/newsletter/01.The_Urban_Farm.jpg?1613983624)
这座 “屋顶”被分割成不同的大小,并且通过趣味性的露台和户外斜坡以3D的方式将不同的高度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响应了下面的建筑功能和室内人们的各项活动。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31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7040/f91c/81fd/ce00/0468/newsletter/08.Weaving_into_the_City.jpg?1613983798)
![中国都市主义下多尺度的绿色空间渗透 - 29 的图像 31](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33/6f99/f91c/81fd/ce00/0467/newsletter/02.Birdeye_view.jpg?1613983633)
同时,这座城市综合体很好的利用了大自然的冷却系统来抵消热岛效应,同时也让这里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环境焕然一新。
本文源自 ArchDaily 二月主题:绿色建筑。每个月,我们会以文章、访谈、新闻与项目的形式来深度探索一个主题。您可以在此阅读过往月度主题内容。ArchDaily一如既往地欢迎读者的贡献;如果你希望提交一篇文章或项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