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影响深远的书籍《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中说过,“新的想法必须依靠旧的建筑才能存在,”她认为对建筑存量的重复利用可以推动积极变化,打造多元化的城市环境。我们对新建筑的可持续性要求愈发紧迫,在现存结构中注入新的活动已逐渐成为当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复兴后工业时代城市、抑制城市无序发展,还是重塑萎缩城市脉络,适应性再利用都是一项具有价值的策略。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2 的图像 8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3 的图像 8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4 的图像 8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5 的图像 8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更多图片+ 3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4 的图像 8
Coal Drops Yard by Heatherwick Studio. Image © Quintin Lake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建筑对材料的大量浪费成为一个被默许的现象,由此还涌现了很多“一次性建筑”。在发达国家,建筑的平均使用年限下降到了70年,日本地区甚至下降到30年,人们对建筑的“淘汰”已经习以为常。然而,随着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这样的观念引来了质疑。到2050年,预计将有超过25亿人口住在城市,然而气候问题、资源消耗的不可持续性迫使城市寻求最大化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建筑存量的解决方案。近年来,适应性再利用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实践,MVRDV、Herzog and De Meuron、赫斯维克建筑事务所等知名事务所也在多个项目中践行着这一策略。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前任主席卡尔·埃莱凡特(Carl Elefante)估计,在接下来数十年,适应性再利用项目的数量将达到新建项目的两倍之多

建筑密度与社会密度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6 的图像 8
将办公室和印刷设施改造成混合用途开发. Image Courtesy of EFFEKT

一次访谈中,威尼·马斯(Winy Maas)论证了适应性再利用的必要性。他表示“出于土地与能源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等生态需求,更好的选择是让现有城市密集化发展,而不是放任郊区扩张。如果要做到前者,就要学会处理现存的建成环境。”建筑存量是增长的资源,加入新元素后,未充分利用的场地也能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密度点。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5 的图像 8
Wijnegem的 "运河 " / Stéphane Beel 建筑事务所. Image © Jan Liégeois

MVRDV 的 Heuvelkwartier 项目将埃因霍温的一个购物中心改造成了极具吸引力的文化产业园;EFFEKT 中标了德国基尔的一个城市街区改造项目,该地块现存的编辑部办公和出版大楼已经停用,设计在现有结构中注入新的建筑策划,扩大现有体量,希望以此推动市中心的复兴,打造新的文化目的地。在这两个规划项目中,城市重生都是基于城市街区规模的适应性再利用。

后工业时代景观改造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3 的图像 8
德国 Zollverein Colliery 公司. Image © Gili Merin

许多工业建筑原先建在城市外围,但随着城市扩张逐渐被城市建筑包围。这些棕地及其以设备为导向的建筑形式有着坚固而灵活的框架,其规模和形象都非常有利于适应性再利用,为城市向内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工业区转型在1970年代有所加速,纽约的SoHo区在1990年代地位愈发重要,而从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的西欧更是如此。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2 的图像 8
Kleefse Ward 工业园内的KB大楼 / HofmanDujardin + Schipper Bosch. Image © Matthijs van Roon

工业地块的适应性再利用有多种形式,建筑策划、规模、密度等都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德国的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Zollverein Coal Mine Industrial Complex),其在经历重建后成为了文化旅游胜地。荷兰 Kleefse Ward 工业园改建后成为了一个科技园;里斯本的 LXFactory 变成了购物区。其次,投资规模和改建程度也有所不同。如瑞士的Sulzerareal 钢铁厂 ,原本有着宏大的重建计划,但最后仍然只是以自然替换的方式入驻了小企业,并重新设计了连接空间,与公共空间融合,融入城市肌理之中。

重造萎缩的城市肌理

城市萎缩现象是城市退化的过程,其原因多样复杂,涉及去工业化、内部迁移、人口减少等。而解决城市萎缩通常有两种迥然不同的方向:接受去工业化现象并进行规模优化、智慧缩减,或根据新前提重新规划城市,但两者都需要进行适应性再利用。规模优化有时需要拆除建筑,但如果以可持续性为前提,这一策略可以重新发现城市资源的价值,并进行价值转移,通过城市肌理中各地块的多元化开发稳定居民的居住状态。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 8 的图像 8
Photo by Alex Brisbey on Unsplash .. ImageDetroit

随着适应性再利用成为当代建筑主流,我们需要更深入探索这一议题,从城市规划到设计方法,再到建筑淘汰的技术层面等。在城市层面,这一趋势有利于现有建成环境的改造,通过层次划分和方案策划等手段可以让城市建筑变得更丰富、更多元化。

本文源自 ArchDaily 十月主题:适应性再利用。每个月,我们会以文章、访谈、新闻与项目的形式来深度探索一个主题。您可以在此阅读过往月度主题内容。ArchDaily一如既往地欢迎读者的贡献;如果你希望提交一篇文章或项目,请联系我们

图片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Cutieru, Andreea.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再生策略:适应性再利用" [Adaptive Reuse as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16 11月 2021. ArchDaily. (Trans. July Shao)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70989/ke-chi-xu-cheng-shi-fa-zhan-yu-zai-sheng-ce-lue-gua-ying-xing-zai-li-yong>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