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消费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在被消费,商业建筑作为消费行为的实体媒介,毋庸置疑是这个消费社会中的重要一环。代表着流行、喧嚣和凝视文化的‘网红’空间便是消费主义盛行对建筑造成的影响之一。然而,回顾建筑发展史,我们也必须承认,消费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建筑的发展,资产的大量投入与地产商的重视,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建筑师在商业建筑上有了更多的实现建筑理想的可能性。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作为公共空间的‘消费建筑’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最多人聚集的地方,如何打造舒适的、吸引人的商业空间,本期文章将为读者呈现2021年的最佳‘消费建筑’合集,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设计灵感。
01
为景观“消费”
钢筋混凝土时代,缺少与自然接触的人们开始寻求自然生活,越来越多的考虑生活环境的质量,更愿意为了自然景观而付费,地产商开始积极向山林探索,在山林的自然景观中建造消费空间。在这类‘消费建筑’中,如何处理好景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杭州不是居·林 / TAOA陶磊建筑
TAOA陶磊建筑设计的位于山地中的疗愈系酒店,建筑蝶状的外形是将两个矩形用地的角部相连的结果,用服务空间将跨在两片山坡场地相连,并顺应山坡的等高线,建筑内部的功能被不同的地面标高所划分。蝶状形态也可被理解为切入建筑内部的两个最大边长的V字形的切口,分别朝向山谷的两个远方,将自然景观引入内部,环抱自然。
种子木屋 / 休耕建筑
休耕建筑运用现代材料打造了带有未来感的种子木屋,夸张的形态在自然树林中营造出了一种科幻感。种子木屋整体呈椭球形,底部采用镜面铝板,往高处渐变为木瓦。镜面铝板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反射周围的环境和氛围,冬季时是红土地,春夏季时是绿植,潮湿时是氤氲雾气,晴天时是明媚阳光。镜面铝板是种子屋落地生根的部分,上部的木瓦则使建筑逐渐回归自然柔和的本质。
日本 PokoPoko 圆锥’酒店 / 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设计的圆锥酒店以连绵的山丘为原型,红砖与玻璃的材质结合在树林中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氛围。建筑犹如偌大森林中的指路牌,它的三个圆锥屋顶自上而下地朝不同方向旋转,让人们可以一眼就看到它。这也是建筑名称“PokoPoko”的由来,在日语中意为伸出或黏住。新筑的 PokoPoko 是一家面向家庭的会所,也是酒店的客人们的活动中心。每个锥形屋顶下的体块都有各自的功能。
瓦厂酒店 / llLab.叙向建筑
叙向建筑设计的瓦厂改建,主要集中体现在整体区域的整合划分,以及三个主要元素上——琉璃瓦、旧址窑洞、砖,分别体现了文化的遗产,建筑的历史,及本地的文化。同时用最纯粹的体现手法,使建筑空间,景观空间,与大自然的链接关系在不同的比例关系下产生呼应及相互的层次衬托。
深圳宝安欢乐港湾东岸 / LLA
LLA建筑设计公司力求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具有高度体验感的城市空间融合到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建筑组设计中,使其与商务、商业、文化、休闲、居住等人类活动有机融为一体。为此,建筑师对“传统”的公园概念赋予了新的诠释和内涵,把一般纯粹和相对静态的公共绿色休闲场所与都市商务商业文化等功能融为一体,使公园生态系统成为城市与自然、商务与休闲、多功能互补可持续发展的粘合剂,既改善了城市品质,亦提升了项目价值。
02
为城市空间“消费”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公共消费空间的塑造不仅是地产商关心的问题,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更倾向于去往可达性更高的、公共性更高的场域活动。如何在商业建筑中打破硬边界和软边界,打造吸引人的、有活力的、可互动性高的公共空间,建筑师给出了许多答案。
深圳南头古城 if 创意工厂 / MVRDV
由MVRDV设计改造的“if工厂”前身是深圳南头城中村内的一座服装工厂。相较于拆除和重建,MVRDV 从可持续的角度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将其升级为一座“创意工厂”,用于万科城市研究院的办公空间和其他创意办公租赁。MVRDV 加强了建筑原有的结构,在顶部增加了一层楼板,增大使用面积。绿色屋顶不仅仅是单一化的种植绿植,同时植入了多种实用性的功能空间,真正将自然环境与建筑功能完美融合,打造城市屋顶广场。
上海苏州河中石化加油站改造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设计的加油站改造项目充分考虑了城市动线,通过动线设计提高了建筑可达性。设计从滨河景观带的梳理开始,将原有的南侧混合动线拆解为南北两条动线,行人从靠近河边的北侧绕过加油站,加油车辆从南侧出入,拆分流线后,加油站的公共方向也由原来的南侧变为南北两侧,刚好同城市-滨河景观的通透方向一致,从而确定了南北贯通通透的建筑方向,最大程度的消解加油站建筑对于滨河景观的阻隔。
SUMMIT One Vanderbilt / Snøhetta
由 Snøhetta 设计的 SUMMIT One Vanderbilt 是纽约最新的远眺观景地标, 即将于今年十月向公众开放。这个娱乐空间包括观景台、空中包厢和全玻璃电梯,并辅以一个可穿行的艺术装置,为游客提供了多感官的体验。“反射”是可穿行艺术装置的中心概念,这个装置也是 Kenzo Digital Immersive 设计的艺术装置 Air 的第一个章节。混合了声音、灯光和产品设计,该项目创造了一个由镜子和各元素并置的复杂环境,给人以无限空间的印象。
SuaWDka 泰食市集 / MOXB设计
归还建筑面积于城市,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MOXB设计的泰食市集项目位于济南C7商业艺术街区内,通过,前身是一个封闭光线很差的临街铺位,和业主前期沟通中设计师提出了发力点是建筑空间的梳理,然后深入到道具细节,省去中间装饰环节,设计推向两极发展。拆除原有笨重的玻璃幕墙,四分之一面积还给了社区,并把一二楼垂直交通动线放在了室外中庭。
私人图书馆 / 木下博事务所
这栋小房子是木下博事务所为一位拥有一个小型图书馆的业主所设计的,建筑师提议这栋私宅可以不仅仅作为书籍储藏的一个场所,当业主愿意敞开家门的时候,这里也是一个可面向城市的私人图书馆。因此,入口的六扇玻璃门得以使用,让地面层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空间,例如开放的室内空间、客房或与拱廊相连的小型图书馆。环形长凳也得以适配多种场合。
03
为装饰“消费”
是选择极简还是选择装饰,在现代‘网红建筑’的大趋势下,后者逐渐成为建筑师的常用设计手法。然而装饰并非矫饰,同时出于对成本的考量,我们更提倡不过度的、契合建筑功能的装饰。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无论是外墙还是室内,现代建筑都有了更多样化的装饰手法,兼顾美观与功能。
十年旧改‘莎玛丽丹百货公司’ / SANAA
由 SANAA 改造的莎玛丽丹百货公司采用了波浪形玻璃幕墙,这也是对莎玛丽丹百货公司的原始建筑师 Frantz Jourdain 和 Henri Sauvage 所崇尚的前卫艺术精神和对玻璃研究的延伸。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表示,他们的改造设计是一场与建筑本身宏伟的规模和里沃利路牢固的边界感的谈判。该建筑物的双层表皮立面映照出了周围建筑的轮廓,也捕捉了行人的匆忙身影,以此吸引公众前往探索这一城市建筑。
巴特尤公寓添‘铝链幕帘’ / 隈研吾+高迪
隈研吾在本项目中通过铝链窗帘这一精致材料对光线进行捕捉,好似渔网,以各种不同的形状展示“光”元素,例如闪烁、剪影、阴影等。通过单一材料的使用以及对其他材料的规避,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封闭箱体和现有楼梯的存在“干扰”,让光与光能够进行纯粹的交谈。光影与铝链幕帘都成为了公寓中独具一格的内在装饰。
砖材体验中心 / RENESA
这一空间的设计从立面开始:它重新诠释了原有建筑过时的设计语言,并将其打造成为主要界面,从而在顾客及零售空间之中建立视觉连接。在全新的设计下,砌砖陈列空间的立面虽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是立面上阵列均匀排开的窗口、门户则为其打造了仿佛可呼吸般的新鲜感,以此构筑与众不同的吸引力。
阿那亚味从⼭海甜品店 / B.L.U.E.建筑事务所
B.L.U.E.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阿那亚味从山海甜品店的设计从自然出发。身处辽阔的天地河海之中,人也像是沙滩上的石头,成为渺小和孤独的存在。大自然的沉静和广阔让人们脱离城市的生活节奏,面对内心,回归本真。在这里,建筑师希望建筑可以成为一处让人们安顿自我的精神角落。独具一格的室内环境的确引人注目,但复杂的施工以及这一装饰装置对空间的侵占或许也可以为是否值得打一个问号。
Marsotto 米兰大理石展厅 / 佐藤大建筑事务所
佐藤大设计的 Marsotto 米兰大理石展厅,入口位于一层街道,由大理石打造的网格状隔板墙打造了空间的层次感,并将楼梯间隐藏在其后。同时,展厅的部分立面被打造成向内轻轻凹陷的“即兴”家具,让周围的人可以坐在立面之中小憩片刻。这种互动性强的休憩空间应该在我们的城市中再多一些。既有装饰功能又兼具互动性,简洁又不失细节的立面设计,为传统的街道增添了一份不一样的色彩。
04
为符号“消费”
比起象形建筑这类大规模模拟实物的手法,在设计中通过将某一建筑元素符号化,小尺度的应用符号来打造设计亮点,可操作性更高也更容易在细节处打动人。这里所提到的符号可以来自数学几何、文学社科、历史符号等等。
南京园博园先锋书店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南京园博园先锋书店,十个高耸的圆柱形灰色水泥筒仓兀自伫立于此。 绝对几何化的造型显得颇为突兀,犹如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向世人诉说这里曾经的过往。曾经的“仓”是“料仓”,分为两层,上高下矮。现在的“仓”,是“书仓”,分为三层,读者可以顺着楼梯走到屋顶,穿梭于十个圆形花园之间。
汤山云夕博物纪温泉酒店 /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张雷联合设计的汤山云夕博物纪温泉酒店用地形整理、基础开挖的石料加上白水泥建造一个温泉酒店,是从材料物质性开始的在地性可持续实践探索,石头和白水泥蕴含了汤山及其采石宕口的在地性基因。以汤山地质公园的大地史和汤山猿人神秘的人类史背景为线索,云夕博物纪营造了未来废墟般的历史感场所,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在时间中的进化,从汤山直立人神秘的人类起源,到云夕博物纪浪漫的基本建筑原型空间,时间对空间的修复和连接润物无声、永不停息。
‘休斯顿老邮局’改造 / OMA
OMA 纽约办公室通过适用性再利用和精准介入的手法将这一历史悠久的邮局邮件分拣仓库转变为休斯顿的全新公共文化空间和市民目的地。改造后的休斯顿邮局空间拥有多元化的功能布局,可适配所在城市和市民的各类需求。三个名为X,O,Z的中庭依次置入在上述的三条功能带中,扮演了通往屋顶空间的标志性但差异化的楼梯角色。这三个楼梯元素各自或重复、或交织、亦或是扩展延伸,成为了社交互动和偶遇的理想场所。
上海新天地南里中庭改造 / AIM Architecture
上海新天地南里中庭的改造设计重点在于改造原本沉闷的中庭空间。建筑师由此引出思考:是否可以创造一个小型室内广场,去营造一个交流的‘场所’,而不只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商场中庭?建筑师希望将室外感引入室内:一个仿佛身处户外的室内花园。户外铺地延续到室内空间,休憩绿岛点缀其中,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
天空之院酒店 / 十域建筑
常见的酒店和民宿,每个房间都是一个外向的方格子,以便最大化摄取外界景观,酒店整体也往往成为方格子的堆叠。“外向的方格子”已成为当代酒店约定俗成的空间范式。十域建筑回到“客人在房间内的体验”这个原点重新构思,颠覆了这种常规范式:首先将房间对外视线以下的部分全部遮挡,然后将视线以上的开口“掀起”,引进更多的阳光、天空和山景;落地玻璃拉门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营造出私享的微型庭院。
05
为建造“消费”
建造与艺术的合作自古以来便证明了其绝佳的适配性,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木构还是西方古典建筑的柱式,都是一种建造艺术。而进入现代,当建筑与其他艺术合作时,也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置入互动性装置、具有观赏性的结构都可以应用于建筑之中,为打造更多样的互动空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恒基·旭辉天地 / 让·努维尔事务所
花墙置入建筑内部,打造了壮观又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内立面。建筑师希望营造一种独特且不可预知的行走体验。建筑在完美嵌入局部都市肌理的同时,以米黄色的外立面限定出了马当路和淡水路的两个入口。两层的商业店铺由数座小桥和道路相连,并被两堵特制的花墙所围绕。花墙上是种有不同植物的红罐,营造了一个色彩丰富的环境。朝向相对的商铺,加上办公室和餐馆中的各类活动,共同编制了一条全新的都市漫步道。
浮廊·C² Cafe & Bar / 万社设计
万社以“Cabin In City城市小屋”作为故事线,设计了一座在小树林里遗世而独立的精致小木屋,在这座由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泥石森林里显得尤为别树一帜。细节处皆是圆柱形的切面,磨去了尖锐的棱角,也洗抹掉都市里凌冽的气息,一切都回归到最平缓、舒坦的状态,在这里没有压垮肩头的负担,一切都能恢复到最原始的平静。
I Do “太平有象” 岳敏君艺术家店 / 非静止建筑设计
非静止建筑设计的位于中国武汉汉街的 I Do 艺术家店融合了独特的空间和雕塑元素,创造了一种极具表现力、沉浸式和启发性的体验。非静止建筑与著名艺术家岳敏君合作的特殊作品 “太平有象”,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的寓意。然而大众审美的多样化,必然会导致大众对装置观赏性褒贬不一。同时如此巨大的装置在街道上如此引人侧目的同时,是否带来了更多的功能性作用仍然值得讨论。
无目的概念书店 / LUOstudio
“无目的概念书店”,是海淀驹然书舍在多年运营积累下,提出的一种自由的未来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要特别固定的陈设格局,提出营造多变空间的可能性,甚至要求书店兼具展览的可能性。根植于结构主梁之下的次生结构部件——旋转之墙,当旋转墙全垂直于入口界面呈纵向时,空间通透;当旋转墙平行于入口界面,空间划分成几个递进连续而彼此隔掩的状态,增加空间的丰富性、层级;旋转墙也可以自由转动停留获得丰富多变的空间。
波兰酒店 Bachleda / Karpiel Steindel Architektura
位于扎科帕内(Zakopane)的半山公寓度假酒店由波兰工作室Karpiel Steindel Architektura 设计,该项目位于波兰冬季之都的中心地带。“木质的架构支撑起这些错落有致的屋檐是一个赋予了建筑物现代感的结构元素。”外露的结构元素使建筑外立面更具特色。建筑拥有现代风格的平屋面,但其通过屋檐与外墙之间延伸的距离差,给人们营造出一种倾斜屋面的错觉。正是这种视觉错觉使得这座建筑的现代风格有了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子。
阿那亚犬舍 / 高目建筑
高目建筑在阿那亚犬舍中设计出了一种错开的叠合模式,上下一共三十个盒子,出入口互相独立分开,这样除了解决了这个狗和狗的过多相遇的问题之外,还创造了非常不同的建筑造型,同时拉开的房子之间处理成楼梯并提供地下室食堂的自然采光。在盒子另一侧,因为有进有退,所以部分客房为了避让楼梯就产生了跌级的立面造型,同时也为客房室内的跃层楼梯提供了基本骨架。
08
为元素“消费”
在浮躁的当代,化繁为简也是一种独辟蹊径的设计手法,正如密斯所提倡的“少就是多”,或者是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中的留白,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仍然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构件、颜色、模数等元素来打造简洁空间,减少矫饰反而可以营造更加舒适的消费空间。
杭州普通读者书店 / 西涛设计工作室
Atelier tao+c 西涛设计工作室为“普通读者” 设计了一间提供传统的阅读体验的书店。通过对阅读行为的体贴入微的考虑,书店的内部设计提供了静默的让读者重拾专注力的空间体验。除了书架、展书台、座位和阅读灯、窗帘,就没有别的要素了。深色调的木板,镶以明亮的绿色边缘,唤起老图书馆的记忆,创造出一个鼓励读者逗留其中、坐下来阅读和写作的氛围。
Reef 理发店 / say architects
Reef 在现实中是由岩石或钙质珊瑚堆积成的岩状物,是珊瑚虫骨骼在长时间中积累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生长产生的结果。Say 希望 reef 在作为一个理发集合空间时,能体现出这种有机生长的状态,他扎根并生长在原有建筑中,室内外空间流动于 reef 之外之内之中,形成极强的渗透关系。整个空间被设置于一个300*300的网格系统中,自外立面开始,空间中所有的分隔与元素都定位在整个网格系统中。
动物学校 Educan / Eeestudio + Lys Villalba
建筑采用了多种材料和颜色,设计尺度考虑适应多物种的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和丰富的空间为动物打造一个舒适学校。两个主要的教室用于人犬关系的训练,即敏捷度的练习和诸如护卫犬赛(Schutzhund)的犬类运动。鸟类的巢穴则位于上层,拥有理想的视野和朝向。
广州 ZS Lab / 东仓建设
东仓建设设计的广州 ZS Lab 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东方画白技法中的留白,通过黑白灰三种颜色和处处留白的手法打造了通透轻盈的建筑空间。东方的白从来都是一种观念,从中国画白描技法到泼墨留白意向,直至‘白’通过宗教上升为观念性的‘空’,至此算是一个集体思考的里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