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68 年,Ricardo Bofill 建筑事务所发布了一则宣言,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太空之城的想法被第一次公之于众,并宣称这是一个绝对建筑。其独特的之处在于通过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三维的造型解决当代的所有复杂问题。
一年之后,住建部批准了位于马德里Moratalaz社区的一些地块,让里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将他的乌托邦付诸实际。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学者也提出了一些不可能完成的项目,例如矶崎新(ArataIsozaki)的空中都市(1961),尤纳·弗莱德曼(Yona Friedman)的空间之城(1964),黑川纪章的螺旋城市(1961)。而 Ricardo Bofill 建筑事务所希望通过这块地说服世人该想法落地的可能性。
援用事务所自己的话来说:“开发这个大型住宅项目是为了创造一个多功能的社区。设计灵感源于与时俱进的社会愿景。其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去打造一个复杂又灵活的构筑物。它需要快速接纳,甚至是促进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
宇宙之城并不是去同化任意的城市形态,而是试图构建一种潜在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秩序。这种自发的秩序能让城市朝着舒适的方向发展。这种秩序化的体系能凝结各种工业生产的立方体单元,形成不同的部门、核心体和个体。还能长期让用户生产出多样化的形式、材料和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模仿了历史上城市的密度和其复杂性,建立了一种集合体式的规范。
“灵活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当支撑构筑物不能满足正式的建筑物,模棱两可和不必要的区域就显而易见了。我们的设计准式立方体块网格系统。其设计依附于三条垂直的轴线方向,以打造一个能够增长的城市集合体或者社区。这并不是特别的几何布局的合集,而是根据明确的几何规律在空间中有机地发展。”——Ricardo Bofill 建筑事务所
该项目并没有实质性的成果。这是因为政治、官僚主义和经济环境而不是技术原因阻碍了这个乌托邦的修建。对于 Ricardo Bofill 建筑事务所来说,太空之城的概念意味着未来之城。它是迄今为止提出的所有装置的集合体。在拉蒙·福拉(Ramón Faura)策划的展览中,我们挖掘出这个项目中那些被遗忘的标语。这些标语令人瞩目,它提出了:关于未来城市和可实现的乌托邦的注释,有着巨型结构的城市奇观,聚集的、凝结的和混合的系统,项目机制,精确的直觉,对形式的认知,大胆的技术,革命行动。
源自:RBTA,RevistaArquitectura 和 UPCommons.
图片:RBTA
文字说明由建筑师提供,由 ArchDaily 翻译及整理,如需转载请邮件联系 ArchDaily ,未经允许擅自转载至其他平台, ArchDaily 将采取措施以维护本平台合法权益。
译者:芮雪